全文阅读约5分钟
首先申明一下,这篇文章里没有任何礼物链接。看完标题想进来蹭个礼物清单的,基本可以关掉了。
其次,对正在蜂窝儿童大学学习的舰员们来说,下文有严重的礼物剧透,如果你是舰员家长,看到剧透请当作没看见……
鞠躬感谢!
刚刚过去的母亲节,可能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洋溢着“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浓烈气氛,我翻了翻自己的朋友圈,由于多数朋友都已为人父母,朋友圈里的景色常常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随手搜了搜朋友圈里的关键词,还有父亲节特辑:
看到这些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礼物,别说孩子的亲生父母,连我这样一个围观群众都表示又美好又感动!几乎所有父母都能达成这个共识:孩子送的礼物,不论价格贵贱,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宝贝!
因为父母更看重的,永远是孩子的心意。“心意”,我理解为:用心表达的爱意。
再过两个星期,又要到儿童节了,当选礼物的人变为成年人时,我们似乎比孩子纠结多了。纠结于每年都要送,一年可能好几次,礼物还不能重复,纠结于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纠结于礼物贵贱是否超出预算。这时候,可能你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1.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吗?包括他最近在想什么。
2.礼物的价格等于价值吗?
蜂窝的同事们前几天在讨论如何让我们的开源设计运转起来,随后就讨论到给设计师的激励,以及课程中给兼职副舰长的激励。这种激励是蜂窝无法用现金的方式来结算的,并且我们也认为,只以获取即时现金为第一驱动力的参与者,并不真正了解“开源”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是这个社群需要的人。随后,我们把几个相关书单的图书,准备作为礼物,送给蜂窝的第一批开源设计师以及兼职副舰长们。对于一个时刻鼓励探索和学习的团队,提供这样的礼物可能更能体现这个社群的价值,也更能伴随对方的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最近也在给蜂窝初代机和贰代机的孩子们选礼物。有趣的是,每个孩子收到的礼物都是不同的。蜂窝试图通过孩子的阶段性学习,认识和了解每一个孩子。在我们海选出的礼物里,通过给礼物打标签,来匹配孩子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匹配孩子们不同的个性。第一批礼物,基本都是以图书为主。
传统的培训机构里,会用礼物价格来计算单个客户的投入成本,礼物也通常是标准化的。然而蜂窝却只考虑一个班级的综合成本,在此基础上,最大可能地个性化,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他们可能会喜欢的礼物。让每一本书都发挥它对孩子探索自我、探索社会的最大价值,而不是让一本书的定价来决定它的价值。
看到这里,你以为我是来推荐书的,其实不然。对6-12岁的孩子来说,礼物的形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理解孩子,用心选了他最想要的,对他最有意义的礼物,来表达你对他的爱。重点是:是孩子会觉得有意义,而不是选礼物的人单方面觉得有意义。
举几个我见过比较糟糕的给孩子选礼物的例子。
一次是朋友拉着我帮他选了限量版的芭比娃娃,价格不菲,送给朋友家七岁的女儿。收到礼物那天,孩子很有教养地表示了感谢,但很快,跟孩子父母的其他朋友聊天才知道,人家的七岁女儿最不爱娃娃,爱的是各种飞机模型。你对孩子喜好的理解,还停留在女孩儿摆弄娃娃、男孩儿舞刀弄枪的刻板印象里吗?
另一个案例是得知一位妈妈给自己期末考试成绩不太好的儿子送了一个暑期补习班,当作生日礼物。对于孩子来说,接收到的信息是:妈妈的爱就是让我要好好补习,获得好成绩……当然,这还不是最夸张的。
最夸张的是去年儿童节,在朋友圈里看到给五岁孩子送金条作为儿童节礼物的。父母发个朋友圈炫耀了一下重量,但真不知道在孩子心里能不能留下等重的分量。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非想要一个给孩子送礼物的建议,那我的建议是:
送给孩子一个选择比直接送一个想当然的礼物好;
送给孩子一个可以一起创造的节日比送给孩子一次随机的陪伴好;
送给孩子可以开阔眼界的体验比送一个固定的学习清单好。
最后,我还想说说我见过的最别致也最感动的礼物。
一个经常嫌孩子“慢吞吞”,并且常常为此发脾气的妈妈,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在孩子生日时,送了孩子一打手绘的“慢吞吞券”。每一张“慢吞吞券”都可以让孩子获得半天想多慢就多慢的自由。比如,慢吞吞地起床,慢吞吞地吃饭,随心所欲地慢慢来,妈妈保证不发脾气。然而,孩子使用最多的场景,并不是慢吞吞地起床和吃饭,而是在楼下绿化小公园里看蚂蚁搬家、看蜗牛爬树。孩子在起床和吃饭这样的事情上,是非常了解妈妈的期待并且也在努力克服和改变的。而她更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观察自然上,这是她的爱好。一打“慢吞吞券”用完以后,孩子发现,最大的变化是妈妈再也不因为她慢而发脾气了。而妈妈说,这份礼物提醒她,在养育孩子的过程里,要多一点耐心理解和接纳孩子,因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按照一样的节奏走路吃饭和成长。
现在,你想好送孩子什么礼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