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闲翻微信朋友圈,见到一首幽默诙谐的小诗,顿时戳中泪点,酸楚五味涌上心头,兹录如下:
《无题》
现代:゛ぃ洛霸王づ
日思柴米夜思钱,忙碌半生未得闲。
也想抱花贪酒醉,奈何炒菜还差盐。
这首小诗阐释了无数升斗小民的生活现状,所幸这位朋友在如此逆境之中尚能保持幽默乐观的心态,相信其很快能重整旗鼓,渡过苦厄,获得充裕快乐的生活。由此,我在其诗下面回了一首元代吕思诚用来自嘲的一首小诗:《戏题》。
《戏题》
元 吕思诚
典却春衫办早厨,老妻何必更踌躇。
瓶中有醋堪烧菜,囊里无钱莫买鱼。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回完这首小诗,突然想起前几天听过《得道》里的一篇讲关于悲观主义的一篇文章,觉得罗胖这人虽然逻辑比较混乱,前后矛盾的地方太多,但其乐观的精神以及带来正面情绪价值的煽动性言辞对世人还是蛮有启发作用,借此机会,也向众友推荐下这份《得道》APP,算是在残酷的严冬里得到一丝温暖,在即将爬过的雪山前先暖一暖身。
有人说二0二三年是最为艰难的一年,因为大疫刚过,满目萧条,内有悬民之苦,外有脱钩之虞,可谓内外交困;然而,二0二三的苦难才刚刚开始,二0二四所面对的是更加艰难的历程,如果说过去的一年,大家的感觉是兜里没钱,那今年的体会是无钱还无工作,无工作还无办法解决,达到了真正的三无状态。
在企业做了二十多年管理的我,此时也不得不改弦易辙,做起了业务,说白了,就是想搞点钱,渡过艰危之日。此正如罗胖所说,除了乐观,我们别无他法。由此,我想起了明朝园信的一首小诗《天目山居》:
帘卷春风啼晓鸦,闲情无过是吾家。
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园信能在生活的苦茶中找到生活的乐趣,相信我辈也会有办法让生活变得甜美起来,记得多年前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其中记录了苏轼在海南自制翰墨的一件趣事:
某日,东坡写字时苦于无墨,遂烧木成炭而制之,未料引火而焚其室,东坡满面乌渍,立于残烬之中苦笑不已。
每当我读到这段话,心里便五味杂陈,其实不管生活是苦是乐,只要有了人间烟火,哪怕弄得灰头土脸,弄得脸无遗净,也能值得温存和回味。苏轼在某年寒食日,因取火不燧,见老鸦衔纸,遂涂鸦成诗: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如果没有东坡的苦中作乐,哪来千年后有着巨大价值的天下第三行书,以至于一字以万金而不易。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
从温暖湿润的鹏城来到高寒缺氧的西藏,就象东坡诗里所说的如历一场春梦。然而,持节而牧痴心不改,生活总会有反转,我不知道温庭筠为何会写出“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的消沉之语,苏武之志,岂在位极人臣?
今年的气温回升比往年要迟不少,往年晨跑开始之日基本上定在三月十日左右,而今年推迟到了二十,但无论如何,跑在零下五度的街道上,迎面而来的寒气中却早已夹杂着一丝温暖。在微白的晨曦里,忽然看到苦李已满树繁花,旋柳已骨朵招摇,迎接着这迟来的春天。
苦李花开早,晨曦脸露迟。
凡心多一点,岁月莫知之。
年轻的时候,总想着争帆竞舸浪遏飞舟,充满着“千里快哉风”的回肠荡气,到了天命之年,面对满面疮痍,终于明白能笑对挫折,扛住风雨,才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坚韧之志。老僧已死成新塔,断壁无由见旧题。不但要把酒问青天,更要能三千越甲可吞吴。屈子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不挑不捡,随遇而安,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PS:从三月二十日开始跑步,气温虽然不高,但暖意正款款浮来,拉萨的春天已经来了,在柳骨朵上,在苦李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