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论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
案例:
6岁小男孩刚开始接触英语,妈妈每节课都陪同,几乎是与孩子一起跟着老师学习。大半年的时间里,学完了一册半的教材。后来因为过新年,放寒假,学习就告了一个段落。 等到春季开学时候,妈妈又续报名,说孩子想要继续跟我学习,到现在又过去三个多月。但我渐渐发现,小男孩的注意力越来越涣散,学习兴趣也在逐渐降低。以前上课从来都是在家里用电脑,而且都是妈妈全程陪伴。但最近他却多次是在外面吃饭或者做其他事时候上课,用妈妈的手机视频,环境都很吵闹。而即便是在家里上的几次课,也没有妈妈在旁边,我更多的时候听到远处传来妈妈的声音: “好好跟老师学哈!”
分析:
刚开始的几个月,妈妈每天都陪着孩子,我还记得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只要出现比较难的单词或句子,如果我帮他纠正几次发音,或者是比较难的句子让他多念几次。他就会很受挫,甚至流眼泪。那时我的鼓励其实不能完全起到作用,因为他更依赖妈妈。所以在我开导他以后,妈妈在旁边的鼓励和拥抱对他是最好的支持和安慰。这让他之前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加上妈妈也会在一旁与他一起学习,无形中也带动了孩子。
然而后面因为妈妈忙碌别的事情,没有及时陪伴在孩子身边学习时,孩子心里的落差特别大。这是造成他上课分心的主要原因。所以父母的陪伴对孩子很重要。
对比目前正在学习的另外一个小女孩,她只有四岁。每次上课特别积极,跟我互动非常好。而她每次上课,旁边一定是坐着爸爸跟妈妈。没错,两个家长一起全身心的陪同。 妈妈帮着孩子打节拍鼓励孩子开口,或是小声提示带动孩子说;而爸爸会时不时竖起大拇子为孩子点赞,或是控制孩子的纪律,让她不要翘脚,不要乱动,要尊重老师等。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为数不多,却是这个年纪的小孩本该有的样子--- 满脸幸福,天真,快乐。 一整节课,她几乎都是满脸笑容,让你感觉到她真的乐在其中。
当然有些陪伴不一定被外人所看见。
在我带过的学生中,有好几个小朋友(年龄在6-8岁)都是自己独立坐在电脑面前学习的,而且他们在没有父母陪同的情况下,大部分时间表现都非常认真积极。但是他们的父母要么是给出了榜样,比如在哪些方面特别优秀,让孩子对他们肃然起敬。
或者是在课下,父母会提醒他们看视频回放,督促他们复习。
而我也相信在这些小朋友很小时候,父母陪同时间肯定比较多,而且有刻意帮助他们养成了独立学习的习惯。
有的父母看似陪在孩子身边,但实际上却没有用心,这时候的陪伴只是他们常用的“监督”孩子的手段而已。
举两个反例:我的同事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妈妈或者爸爸每节课都在学生背后的床上躺着玩手机(因为摄像头能够照到学生以及正后面的所有物品)。 同事经常说起这个孩子,就感叹:“这孩子是被家长的行为给毁了!”
我曾经也带过一个学生,他已经有八岁多了,在他上课时,经常能够听到电视声音传过来,有一次学习到爸爸妈妈职业的时候,我问他:“爸爸做什么工作的呢?” 他带着几分敬佩的表情:“他是大学老师”
“ 那你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他一脸不屑的表情:“她啥都不干。”
其实不是妈妈什么都不干,妈妈是家庭主妇,在家里肯定做了很多家务。但是妈妈没有真正陪伴他学习,相反,妈妈在他学习的时候却在看电视,或是只会在一旁“监视”一下他。所以每次妈妈让他好好学习的时候,他的心里都是抵触的,这一点从他每次对待妈妈的态度和语气可以看出。
总结:
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有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即使父母没有全程参与,但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一定都有用心的陪伴。而有的父母看似时刻陪同孩子,但大多却在做自己的事情,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甚至还会给孩子做出不良榜样。
所以请给孩子全身心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