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
今天看到一条博文,讲有钱后的变化,列了八条,一是敢跟任何人翻脸,二是很难再抑郁,很难再失眠,三是在长辈面前不再唯唯诺诺,四是对不喜欢的人直接摆脸色,五是不顺眼会出言讥讽,谁都不怕,六是有自己的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不理,七是不热衷交朋友,也不刻意维持某些关系,八是懂得了吃饭,睡觉很重要。
这八条每一条我都不认同,看了下评论,果然也是不认同的声音居多,大家还列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明星那么有钱但也有抑郁的。其实,每一条在现实中都能找到推翻的例子,因为人本身就是有很多面的,很难用某些笼统的特征去描述人,穷人的特征千千万,富人的特征也千千万,只不过最明显的区别是拥有财富的数量不同。
有善良的穷人,也有善良的富人,有奸诈的穷人,也有奸诈的富人,有孝顺的穷人,也有孝顺的富人,有不孝的穷人,也有不孝的富人,这些特质和贫富无关,和具体的人有关。
我小的时候,爸爸跟我说人要勤劳,人只要勤劳,就不会饿死,生活也不会过得太差,这句话很多年来我一直奉为圭臬。但是长大以后,我发现生活过得好坏和勤劳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我遇见过很懒的人,但是他们的生活过得并不差,因为活儿都让勤快的人做了,他们坐享成果就好。
甚至有些时候,太勤劳会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利用,做了很多事情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最后为他人作嫁衣裳。勤劳确实是很好的品质,但是并不是只要勤劳,就一定会过上很好的生活,想要过上很好的生活,还需要很多其他条件。
很多事情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当我们缺少某样东西时,总会习惯性的把自己的一些不如意归咎于没有这样东西,比如觉得自己不快乐不自信是因为没钱,觉得自己焦虑是因为没有一份好工作,觉得自己不好看是因为不会打扮。
我以前也这么认为,现在想法改变了。我小时候发量就不多,扎头发是细细的一根,毫无美感,因此我很羡慕那些头发特别多,可以编各种辫子的女同学,我也付诸了行动,执着的寻找一切可以让头发变多的方法。
那时候没有网络,但我有我自己的查询办法。我喜欢询问那些头发多的同学,她们平时用什么洗发水,多久洗一次头,试图从中找到一些有用信息,我也会跟奶奶打听,为什么有的人头发很多,有的人头发很少,当时得出过各种奇怪的结论,比如用淘米水洗头发,用生姜液涂抹头皮等等,但是这些对我全都没有效果。
后来,在和同学们的闲聊中,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方法,同学们那次聊到了剃胎毛这件事,说自己小时候头发不多,她妈妈给她剃了几次光头,后来头发就又黑又密,很多同学都表示自己剃过胎毛,并且她们头发都挺多。
那时,我执着的认为我头发少肯定是没有剃胎毛,因为我的发质又细又软,很符合胎毛的特征,因此,我便决定去剃个光头,然后看看再长出来的头发会不会变多。但是大人们都说让我慎重考虑,女孩子光头不好看,而且剃了光头不一定头发会变多。
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人亲自实践了剃光头这件事。那个人是我们同村的一个姐姐,她比我大五六岁,那时在上高中,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剃光头,据说是因为酷,那个姐姐学习很厉害,人也特别有个性,我平时也不太敢和她说话。
但是她回家会路过奶奶家门口,因此我每次寒暑假回奶奶家都会看到她,我发现她剃了光头以后,再长出来的头发和她以前的发量区别不大,没有明显变化。自此,我打消了剃光头的想法。
现在,我更倾向于觉得发量的多少是天生的,也接受了自己发量少这件事。发量少不是因为我没有剃胎毛,也不是因为我没有用对的洗发水,它的原因我不知道,但是绝对不是因为我本人做了什么导致的,那就是天生的,我接受。
我也不再觉得自己外貌不够优越是因为头发少,做不了太多好看的造型,因为外貌也是天生的,我也接受。我们对自己的很多不满以及很多情绪的产生,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们缺少了某样东西,因为即使有了那样东西,你也会再找出另一个你缺少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不如意和自己无关,是因为缺少了某样东西导致的。
人很擅长给自己的一些不如意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我曾经有一次面试失败,我把那次失败的原因归咎于面试官是外貌协会的,因为面试成功的那个男生长的很帅,他最后也是第一名,而我和另一个女生都很普通,所以我们面试分数都不高。
现在,我觉得自己以前狭隘了,为什么不能大方的承认别人就是很优秀呢?我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我的外貌,是很多因素的结合,但是我不愿意承认那些因素,所以执着的认为是因为外貌,并且还大言不惭的跟其他人说,外貌很重要,现在觉得真是误人子弟。
现在在网络上,我经常看到一些搞男女对立的内容,然后评论区都是激烈的吵架,很多言论挺偏激的,一句话把一个性别的人打倒,并且描述的很不堪,每次看到这类吵架,我都快速退出。
因为我心里觉得人人平等,男生女生都是人,也都有很好的人和不那么好的人,不能因为个别不那么好的人,攻击一整个性别,因为好坏这件事,和性别无关,和人有关。
很多事情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你也不会因为某一个单一因素而怎么样,某些因素,不过是我们不愿意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愿意接受现状而找的挡箭牌,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事情的发生,接受自己当下不如意的境况,然后去解决问题,不快乐不自信,那就接受,然后去做让自己快乐让自己自信的事,而不是把不快乐不自信的原因归结于没钱,结果就是要么努力挣到了钱,却发现自己依旧不快乐不自信,要么永远觉得自己没钱,永远不快乐不自信。
比如网络上报道一些社会新闻,我们从新闻中吸取教训,得到警戒,就可以了,不必因此无差别的攻击一个性别的人,因为这类性别里,也有我们的家人朋友,也有很好的人,非要这么偏激,只会让我们越来越极端,失去很多快乐。
儒家讲中庸之道,其实就是要适度,不偏激,做一个温和的人,不要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也不要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咎给某一个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现状,缺哪儿补哪儿,内调自己,把自己调顺了,平衡了,不如意自然就消失了。
最后,希望所有读到此文的人都能做一个温和的人,都能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