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给第一次坐飞机父母背后贴纸条:这一举动,戳到了无数孩子的心

1

今天有一则视频刷爆朋友圈。

在机场,一位拉着行李箱的大爷,背后贴着一张大大的字条,写着“父母第一次坐飞机,如上前询问,劳烦帮一下”。

机场的工作人员和经过的乘客看到了,纷纷主动帮忙。


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我眼眶发酸,几欲落泪。

因为我想起了我的妈妈。

那一次,妈妈到我工作的城市来住几天。

回去的那天,我给她取好票,提前告诉她坐飞机的流程,并且写在小纸条上让她放到口袋里,嘱咐她不懂就问机场的工作人员,目送着她进入安检口。

我自以为之前带过妈妈坐过一次飞机,这次又交代得这么清楚,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我做到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

后来妈妈下了飞机,给我打电话报平安。

我顺口问一句,在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妈妈踟蹰了一会儿,才说,应该上飞机前上个洗手间的,憋了一路。

我直接问出来,为什么不在飞机上去洗手间。

问出来这句话,我就愣住了。

一种莫名的心酸从内向外蔓延,最后彻底将我淹没。

电话那头久久没有声音,许久,才传来嗫嚅的声音。

“飞机上有厕所呀,我以为没有……”

这一刻,我那自以为的,自认为自己是个好女儿的骄傲,被击得粉碎。

我自认为,几乎从来没让父母操过心。

小时候,是家里的乖乖女,从不会违拗父母;在学校,也是一个安安静静的好学生,虽然学习算不上多出色,但是从不调皮捣蛋,也没被请过家长。

后来考上大学,成为我们村寥寥无几大学生中的一个,成为父母的骄傲,让他们在村民和亲戚中特别有面子。

工作后,每一个父亲节、母亲节、父母的生日、春节,我都会给他们买礼物,发红包,有时间会带他们出来走走,到处看看。

我以为,我作为女儿,我已经做得很好。

但是,这一刻,我才明白,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虚有图表。

我根本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内心是什么样的。

从什么时候起,他们连给我打个电话都要琢磨一会儿,会不会打扰到我;在我面前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的,生怕说错了什么,我会不开心;遇到什么问题,也不会跟我说,怕麻烦到我……

父母在儿女面前怎么变成了这样?何其的悲哀!

2

几年前,网购、手机支付开始流行的时候,我回老家过年,教爸爸如何网购,如何手机支付。

爸爸开始时,笨手笨脚,教了几次后,虽然操作得慢,但是学会了。

我还不放心,让他给我讲了几次操作流程才放心。

后来再回家,有次翻开爸爸的手机,打开之前给他下的购物软件,看到购物记录,只买了两盆花。

我问他,这网上购物多方便啊,想买什么,刷刷手机就可以,而且网上的东西又多又便宜。 

我妈妈在一边搭话,你上次教他的手机付款也没用,每次还是拿现金去买东西。

为什么啊?

我不解,现在网上购物和支付多方便啊!

妈妈告诉我。

之前爸爸看到好几个新闻,都是在手机上把钱给骗子骗走了,所以他也彻底不用了。

爸爸也不太会玩手机,怕钱被骗走,我们给他转的账,发的红包,一到账,他就立马转到银行里,生怕被骗走。

我听后,哭笑不得,也心酸不已。

上次从家里离开的时候,父母把我送上车。

当车发动的时候,爸爸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对着我喊,让我坐到后座去,后座不晕车。

喊了几次,发现车子都没有停下的意思,而我只是对他招手。

他以为是我怕麻烦,不想换座。

想上前来拍车窗,被在一旁的妈妈拽了一下,大吼一声。

“你懂什么,坐副驾驶更好,副驾驶不晕车!”

爸爸听了之后,愣了一下,然后讪讪地不作声了。

旁边还有邻居,他们一下子笑了起来。

但我在他们的笑声中,眼睛渐渐模糊了。

3

我最近看到一个来描述父母和子女关系状态的词:代际剥削。

什么是“代际剥削”?

“代际剥削”常见于农村地区,父母拼命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看孩子,为整个家付出一切,当渐渐年老体衰,慢慢失去劳动价值时,老人从孩子那得到的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回馈都微乎其微。

中国父母,特别是农村父母,认为给儿子娶上媳妇,抱上孙子,是父母的基本责任,是父母的人生任务。如果没有做到,就是父母的失职,就是失败的父母。

而孩子们是怎么对待父母的呢?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1980年至今,农村老人自杀率越来越高,自杀原因更多的是情感的缺失,也就是孩子对父母关心过少。部分地区农村老人自杀开始被视为正常,甚至合理。 

我就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就曾听说过好几起中老年人自杀的案例。

一个是50多岁的男子,他早年丧妻,他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三个儿子拉扯长大,三个儿子都在外打工挣钱。

他得的恶病,可以治,治好了可以多活十来年,本是他家可以拿出这笔钱的,但是三个儿子都没结婚,房子也没盖。

所以,最后在儿子们的默认下,他选择拖,拖一天是一天。

只要不发作,还能正常生活,但当发作起来,就疼得死去活来。

后来实在疼得受不了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他骑上自己破烂的摩托车,冲入了冰冷的河里。

事后,村民发现他的手脚全都死死地绑在摩托车上,原来他会游泳,他怕自己会本能地游上来,所以断了自己的后路。

他去后,他的儿子们没有为他的死太过悲伤,甚至是松了一口气。

周围的人都认为这很正常,既然不能为这个家再创造价值,甚至拖累这个家,似乎自杀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冷漠到令人发指!

4

虽然这种现象更多出现在农村地区,但是却是中国父母和孩子关系的一个缩影。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向来是不对等的。

龙应台在书中写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和子女之间更像是一种单向的恋爱,父母深爱着子女,但子女最后只会义无反顾地向前走,独留父母在原地。

有人说,我们一生只欠父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终其一生,我们永远是父母债务人。

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无法偿清。

郭敬明曾在《愿风裁尘》写到:

人生有很多很多难过的事情。其中让人最无法承受的,就是父母在我们所看不见的地方,在我们忽略了的日与夜里,他们一秒一秒,随着时间嘀嘀嗒嗒地衰老了下去。

然后无数个嘀嗒声过去之后,他们就平静而无声地离开我们。

趁一切还来得及,善待你的父母,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包容,忙时多打几通电话,闲时多回家看看,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余生最大的遗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