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爸讲字源:辡

要明白辡( biàn ),先从组字基础“辛”讲起。

甲骨文中,“辛”的字形像一把倒竖着的刀,刀体为倒三角形,下面为刀柄。金文里,在顶端增加了指事性符号“一横”来突出刀刃。楷书变一横为“点”,成了如今的“辛”字。

现在也在使用像“辛”的刀

随着考古工作开展,陕西、山西发掘出了许多这样的短刀,这是三千年前贵族用来对罪犯施刑的刑具。因此,“辛”的本义就是刑刀。

由行刑之刀引申为行刑,因行刑而使身体痛苦:辛苦。

“辛苦”一词由受刑之苦,引申为表示劳作之苦。

“辛”是受刑,刑刀带给人痛感。引申表示给人刺激痛感的味觉:辛,辛辣。


辡( biàn )

辛是刑刀,两把刑刀在一起,什么意思呢?猜得出吗?

辡字,用两把刑刀代表面临刑罚的同案两犯人。两犯人相互争辩,推脱责任,以寻求减轻处罚。

古代辡与辩相通用,辡有辩解、争辩的意思。


1)辡+讠,“辩”。

争辩(zhēng biàn)

本义为言语争辩。争辩是为了分清是非,并纠正错误,所以可引申为辩正、纠正的意思。

辩论、辩解、辩明、辩驳、辩白、辩护、无可争辩、百口莫辩、利口诡辩、

信言不美、大辩若讷。


2)辡+刂,组字“辨”。

辨识(biàn shí)

辡是两把刀、刂是一把刀,一刀一刀又一刀,像不像在切肉?切祭肉敬神的时候,先要辨识好坏,坏肉敬神会降灾祸,先将不好的部位辨识出切掉。    切掉不好的部位,需要仔细察看(辨认)。

“辨”字的意思为:判别、区分

组词:分辨、辨识、辨别、辨证。真伪莫辨、明辨是非。


3)辡+纟,组字“辫”,

发辫(fà biàn),注意“发”的音。

相互争辩时言语你来我往,反反复复。纟,表示丝绳丝线,丝绳丝线反复交错:辫。

“辫”的本义为交织、编结。引申为“辫子、发辫。”


4)辡+瓜,组子“瓣”,

花瓣(huā bàn)

瓜,表示瓜以及瓜状的水果蔬菜,辡有分开的意思。将瓜切分后的每一块:瓣。

也用来表示能切分或分开的物品:蒜瓣、豆瓣。

一朵花蕾,如一个微形的瓜,盛开后每一片,如切开的一片瓜,瓣也用在指:花瓣。

花  瓣

能记牢吗 ?

立刀剖开能分辨,花瓣落了结个瓜,

能言善语把理辩,丝带来把小辫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音:声也,表示声音。声音这么抽象的事物,古人用图像如何表示?是不是很难? 古人有办法: 甲骨文的“音”,像倒放的编...
    王敏是男士阅读 574评论 0 0
  • 扁,扁平(biǎn píng), 户,单扇门,冊,册页。这两样都是扁平的,扁是会意字。 1)加“匚”部,组成“匾”...
    王敏是男士阅读 1,363评论 0 0
  • 《说文部首》第68天:庚、辛、辡、壬、癸、子、了、孨。 1.庚,gēng,从干从廾,本意为“脱谷的农具”,后篆体写...
    虚龙寨主阅读 1,095评论 0 1
  • 叔,shū 松子、粟子、橡子等果实成熟掉在地上,又,表示用手捡拾。古人在林中捡拾从树“上”掉下来的“小”果实:叔。...
    王敏是男士阅读 647评论 0 0
  • 列 liè 讲“列”先讲“歹”,“歹”字在甲骨文里是断骨的样子。 在远古,骨折是致命的,坏事。 歹表示“坏事”。...
    王敏是男士阅读 7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