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快三年。如今俄罗斯已遏制住乌军的反攻势头,并在乌克兰东部的战斗中占据优势。对于俄罗斯,欧美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然而在莫斯科等大城市,几乎看不到战争的影子,经济反而呈现出过热状态。经过深入了解后发现,一种以人命换取金钱的“死亡经济”逐渐浮出水面。近日,媒体采访了相关专家,还与一位经历“死亡经济”当事者的俄罗斯男性进行了对话。
俄罗斯当兵收入远高于普通劳动者
2024年俄罗斯国防开支在经济支出中占比达30%,与去年相比增长了25%,这样的增长非同寻常。普京总统去年9月宣布为确保兵源,俄罗斯将士兵入伍时获得的一次性补贴提高到原来的两倍。此外,还为阵亡士兵遗属准备了超过其一生收入的战死补偿金,正是这些与战争相关的资金在推动着经济运转。
俄罗斯经济学家弗拉季斯拉夫·伊诺泽姆采夫严厉批判这种战时的“繁荣”为“死亡经济”。伊诺泽姆采夫表示俄罗斯的平均月收入是7万卢布(5200元人民币),在一些俄罗斯偏远地区收入远低于这个水平,当地人们可能拿着5万卢布(3000元人民币),就觉得这是不错的工资,而现在对于上战场的征兵补偿金已经高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成为了底层民众极佳的赚钱职业。当前的俄罗斯回到了彼得大帝统治时期那个普通士兵能拿到普通劳动者三倍工资的时代,这彻底改变了一切。
战时应征补偿金
媒体采访了出生于俄罗斯联邦远东萨哈共和国、目前逃到国外的安德烈·阿莫诺夫(32岁)。阿莫诺夫出生和成长的村庄既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暖气,阿莫诺夫为了生计搬到附近的城镇,从事道路建设工作。即便如此,生活依旧难以维持,他说冬天还要去很远的地方打工。当时月工资大概是5万4000卢布(约4000元人民币)。
2022年9月,阿莫诺夫去上班时,突然接到公司人事部门通知被开除,还被递上征兵令,并被告知“两小时内不去军务中心报到,就会成为刑事案件的调查对象”。感到恐惧的阿莫诺夫按照指示前往军务中心。但在那里只得知“明天有飞机来”这一消息。第二天早上6点到达集合地点后,他和很多人一起“像羊群一样”被赶上飞机,来到了位于远东乌兰乌德的军事设施。军方表示萨哈政府会立即支付10万卢布的一次性补贴,地方政府给10万卢布,市里再给10万卢布,总共30万卢布。再加上以前工作单位也会有补贴。也就是说,被动员征兵后在一天之内能拿到60万卢布(4.5万人民币),这还不包括联邦政府支付的部分。对于一直在小村子拿着2万卢布工资的人来说,看到这样的巨款,多数人都会心动。
阿莫诺夫在Telegram上有同乡聊天群,上面有家乡朋友的照片、出身地、战死地点、年龄等信息,仅已确认的人数就已经达到1000人。他表示其他们是雅库特人,因为长相与中国黄种人相似,一直广受俄罗斯社会歧视,找工作也很困难,很多雅库特人发小和他一样家境贫寒,如果处在他们位置,不得不上战场,因为战争是个赚钱翻身的好机会。可即便如此阿莫诺夫对于战争却有着天生的抗拒,没有勇气去战场杀人,在一次边境任务中,他寻找机会逃离了俄罗斯。
“战死”更具性价比
除了征兵补偿金以外,上战场后战死成为了俄罗斯居民最具“性价比”的选择。总统府、国防部、保险公司以及地方政府目前对于战死士兵的补偿金总额,会达到1600万卢布(120万人民币)。假设普通中产阶级月工资是6万卢布,一年就是72万卢布。要赚到1600万卢布需要22年,这还是他从35岁到55岁不吃不喝一分钱都不花的情况下,但如果他明天战死,家人就能一次性拿到相当于他工作20年的收入,无疑可以给家庭带去巨大的经济保障。
这听起来非常残酷而凄凉,将生命的价值完全货币化和物质化,“生命无价”这一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词语在残酷的经济现实面前显得一文不值。这笔巨款会被战死士兵的家人重新用于消费,参与投资,重新回到社会流通、促进经济。也就是说,实际上在俄罗斯,底层民众战死比活着在经济上能产生更大利益。死亡时支付的钱,能比这个人继续活着时更快地带动经济齿轮运转,这种情况在目前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发生过。
死亡经济的背后——俄罗斯政府的无奈
伊诺泽姆采夫指出,这些政策的背后反映出俄罗斯政府目前的无奈。他认为,如果再次强制动员国民上战场,可能会像军事冲突刚开始时那样,导致数百万人口外流,而现在用钱解决问题更为简单。由于俄罗斯目前国内就业环境不容乐观,而用钱买命,不但可以解决就业问题,防止人口外流,更可以通过发放死亡补偿金拉动经济发展。
伊诺泽姆采夫提到,2022年秋第一次动员结束时,他就说过不会再有第二次动员了,因为代价太高、太危险,普京害怕民众的愤怒。强制动员令刚发布不久就有100万人离开国家,普京意识到这是一场大灾难。现在,为了让民众自愿前往战场,已经确立了巨额的国防开支预算来支付参军报酬和补偿,从任何角度看这都有利,既可以稳定民众情绪,也可以让民众心甘情愿的走上战场。为了维持俄乌战争能够长期坚持,并确保兵员上俄罗斯不会落入下风,普京会竭尽全力确保现在的做法继续下去。如果民众说100万卢布不愿意去战场,那就给300万卢布。如果300万也不愿意,就帮继续提高价码。财政预算出现的缺口,那是中央银行行长和财政部长的问题,让他们去想办法,因为那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以后的事。在当下战争持久化的情况下,普京没有任何选择,这是一场受形势左右的博弈。
俄罗斯民众对于战争态度的两级分化
目前俄罗斯国内对于俄乌冲突的观念和看法也非常割裂,俄罗斯的中上阶层、学者专家等普遍对于俄乌冲突的事态并不是很乐观,对于战争持续呈现消极预期。在战争爆发初期,俄罗斯诸多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企业家、运动员、艺术家纷纷表达了反战态度。在后期随着国内战时新闻管制法令和强制征兵动员令的颁布导致陆续数百万的中上阶层逃离俄罗斯去国外生活。
伊诺泽姆采夫也指出俄罗斯民底层劳动人口,尤其是偏远地区劳动人口目前对于俄乌冲突态度却截然不同,他们充斥着对西方的憎恶,坚定的认为只要能够战争获胜,死多少人、杀多少人、浪费多少资源、经济受到多少制裁、未来怎么样都无所谓,并且这种心态在底层民众间广泛传播,可令人感到的窒息的是明明他们才是这场对外战争受到伤害最大的俄罗斯社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