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缕衣》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李煜《赐宫人庆奴》
第一首传说是杜秋娘的作品。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但让人体会最深的,还是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
第二首《赐宫人庆奴》南唐后主李煜写给宫女的诗。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载:江南李后主尝于黄罗扇上书赐宫人庆奴云:“风情渐老见春羞……”,想见其风流也。扇至今传在贵人家。”
全诗以第一人称口吻写成,既有直叙,也有妙喻,通过宫女的感伤情怀侧面地透露出她的不幸身世,虽是李煜代笔,但个中深情却真切动人。
用这两首诗来概括杜秋娘的一生,真是绝妙无比。
在大唐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女子,几乎有着共性,那就是:美貌、才华、风流。她们几乎也有相似的命运:在男人支配一切的世界里,她们被男人支配着人生的走向。她们就像娇艳的花朵,依附在朝靴和官袍之上,来点缀一张张被贪婪和争斗扭曲的达官显贵们沧桑老迈的面庞,在被欣赏被炫耀被玩弄之后,像尘埃一样被轻轻拂去,或者一缕香魂化为烟,或者萍飘蓬转随风去。她们抗争过,但身形永远冲不破男权的大幕,她们呐喊过,但声音穿不透巍峨高墙。
上官婉儿如是,薛涛如是,鱼玄机亦如是。当然,本文的主角杜秋娘更如是。
但杜秋娘不同的是,她的命运如此神奇,一个普通的江南女子,十五岁成为封疆大吏浙西节度使李锜的侍妾,二十来岁便因为李锜反叛朝廷成为“反属”,但“反属”的身份不仅没有让她跌入地狱,反而给了她一个走进那座世界上最神秘的宫殿,去接近天子的机会,从此摇身一变,平步青云,成了皇帝的“爱妃”,然后成为皇子的“监护人”,然后似乎介入宫廷争斗,好像要改变大唐的“国运”。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演绎了一出“铁血红颜”的传奇!
1
十五岁的杜秋娘不知怎么就出现在当时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盐铁转运使李锜的眼前。
刺史的头衔不算什么,观察使地位低于节度使,但也是管辖数州的地方大员,军政要职。最要命的是转运使,这个职位掌管着天下榷酒漕运,关乎朝廷的命脉。
这个时候的李锜已经年逾花甲,眼神已经像所有这个岁数的老人一样,有些浑浊暗淡。但这双眼睛对女性的美色有着超常的敏锐感和犀利的辨识力,哪怕一段粉红的丝线飘过眼前,那双浑浊暗淡的眼睛就会霎时闪闪发光,如果是张明艳的脸庞,他的眼睛甚至会精光暴涨,像一支支寒光闪闪的利刃,仿佛要把眼前的脸庞切成碎片一口吞下。
十五岁的杜秋娘出现在李锜的眼前,李锜突然觉得头晕目眩:这哪是人间女子啊?这分明是嫦娥下凡,昭君降临,西施再生,貂蝉重现啊!
4
后来,李锜发现,杜秋娘不仅貌若天仙,还有一副让他惊为天人的好嗓子。
从此,无论是官衙里盛大的酒宴,还是内宅里私密的独酌,李锜总要请秋娘放歌一曲。
当然,令李琦着迷的还是那只曲子《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听得入了神,喝得醉了魂,老人家常常甩下官袍,挽起杜秋娘的纤纤玉臂,随着胡笳的节拍,豪情四射地跳起胡人的胡腾舞。
在歌舞中,李锜忘掉了年龄,忘掉了身份。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花花少年。
李锜对少数民族的喜爱,正史有明确的记载。
《唐书·李锜传》:“番落健儿,皆锜腹心,称锜为假父。”
收养这么多的外族勇士做义子,证明了李锜不只是一个酒色之徒,他除了酷爱酒色,他还包藏祸心。
杜牧《杜秋娘诗》写道: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诗中的“老濞”就是汉代的刘濞,他图谋篡夺帝位,谋划了“清君侧”,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杜牧称李锜为“老濞”,足以看出对此人的不屑之意。
果真,自以为羽翼渐成的李锜对朝廷出手了。但以卵击石的李錡不堪一击。
朝廷的大军不费吹灰之力打败了李錡的叛军,杀进了李錡的老窝润州。据说,他跟杜秋娘还演了一出生死离别的大戏。
《太平广记》有一段文字:
李锜之擒也,侍婢一人随之。锜夜自裂衣襟,书已冤。管榷之功,言为张子良所卖,教侍婢曰:结之于带。吾若从容赐对。当为宰相,杨、益节度使;若不从容,受极刑矣。我死,汝必入内,上必问汝,汝当以是进。及锜伏法,京城大雾,三日不解,或闻鬼哭。宪宗又于侍婢得帛书,颇疑其冤。……或曰,系帛书者,即杜秋也。
杜秋娘“系帛书”替李錡伸冤,这可谓惊天泣地。不过,连《太平广记》作者自己都不相信。
但杜秋娘因为是“反属”,自然少不了被惩罚。但这种处罚怎么看都像是奖励:从节度使的侍妾变成了皇宫里的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