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图书管理员小白,申请到图书室工作是出于自己对书籍的热爱,但管理图书,我真的是一窍不通。
刚到图书馆那会儿,偌大的空间里,是堆得像山一样的图书,而且都还没有拆包。
当时,我们图书室里有三个人,另外两个老师年纪比我大,刘老师比我长四岁。
而何老师,即将退休,她是我初中时候的英语老师。能和老师共事,当然是我的荣幸。
图书馆在学校博学楼二楼,整个楼层都属于图书馆。我们把图书馆打扫得油光锃亮,等待学校派人来安装书架。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我也不记得究竟等了多长时间。不过最终书架还是装好了。我们开始分类上架图书。
我们三个人,刘老师曾经参加过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在她的指导下,我们开始拆包,把图书分类。
刘老师的知识也仅限于把图书分成二十二类。我们写好每一类图书的字母代码,贴在不同的地方。
图书拆包分类,是一件又累又繁杂的事。因为每一套图书分装在四包里,这一批图书大部分是每套四本,也就是说我们要同时找到四包序号相同的大纸包,同时拆开,然后从每一包里抽出相同的图书,归拢在一起,然后再放到指定地点,进行图书归类。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工作就是拆包分书。似乎两个多月,我们才完成分书的任务。
接下来要做的事,录入电脑,然后上架。
我们找来两台老式电脑,开始录入图书,刘老师和我负责录入,何老师负责把录好的图书放到书架上。
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们把所有图书都上架了,遗憾的是,图书还没有编码,只是录入系统,只起到统计数据的作用,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学校统计资产。
但是,没有编码的图书就像没有身份证的居民,想去哪里都去不了。学校图书室还不能发挥作用,我看着那么多的好书,不能让学生借阅,心里痛啊。
好事多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注定坎坷艰辛。
第二年,初具雏形的图书馆被搁浅了,刘老师被抽调到食堂,负责采买。我被抽到教导处,接收文件。图书馆只有何老师,只做书信报刊的收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