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注定是很特殊的。
年前关于疫情的消息不断传来,犹豫要不要回老家过年,虽然也就4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但是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最终还是回去了,陪家人吃顿年夜饭,聊聊天也是好的。在家里也不安心:班级群里老师每天都要收集信息,确认是否接触过武汉人员,目前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小区群里有人说看到穿着防护服的人来小区排查了,在某苑某幢;朋友问,听说杭州要封城了,你们还回来吗……初二匆匆赶回杭州,带着妈妈和婆婆给我们准备的各种粮食和蔬菜。
初三醒来,朋友圈被科比意外去世的消息刷屏了。我不是球迷,但也曾经被“凌晨4点的洛杉矶”所激励,震惊、心痛,尤其是看到他跟女儿一起大笑的照片,瞬间泪目。
假期延长的官方消息出来了,先是2月2日,之后是2月9日。以前每次假期结束前都会出来一波调侃上班/上学推迟的消息,这次是真的。
在这个非常时期里,大家都被焦虑所裹挟。不停地刷手机,接收来自官方、非官方的消息,各种情绪不断地酝酿、叠加放大,恐慌中带着一些绝望,一切似乎都停摆了。
我突然想到“日行二十英里法则”:
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三千英里的路程,这段路程地貌十分地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恶劣的天气。每天该走多少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答案是日行20英里(32公里),走完全程大概需要150天。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在五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里走完这段旅程,为什么呢?
第一种:在前进途中等到天气好的时侯才走,一天能走40甚至50英里。然而天气晴朗、路况又好的情况非常少,当他们遇到外界的干扰就会在原地逗留很久。走走停停,这种情况往往需要8到10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终点。
第二种:刚开始心情好,体力、精力旺盛,每天可以走40英里。但是随着起初的热情褪去,行走速度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慢,这种情况往往也需要7到8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终点。
第三种:不论天气好坏,路况如何,总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自律,每天都坚持走二十英里。只有这种情况才能最后如期走完全程,到达目的地。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提出的二十英里法则,他强调一个核心就是:不要让随时变化的天气和路况来告诉你做什么,而是要让自己来告诉自己做什么!在外部的条件有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内在的确定性。
宅在家里的日子,我已经恢复了正常的作息和生活,除了不出去晃荡添乱之外,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同。非常感恩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那些因为社会的需要还在岗位上工作的人们,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换来了我依旧可以安心陪娃的日子。不管多久,疫情总会过去,生活还会继续。我们在家里朝着自己的目标日行20英里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