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作者[美]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1986年出版后,立刻登上畅销榜,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治疗的人必读、必引述的经典,占据同类书籍的顶端,被列入美国高中读本,影响深远。
作者认为写作是一种修行。禅修冥想可以觉察自己,写作也一样。将我们生活中感知到的一切,跃然于纸上,这本身就是一种觉知。写作不仅仅是作家的专利,也并不是一项特别高深的艺术,它是普通人可以书写自己,观察自己,记录生活的手段。就像书中说的,“并不是人人都想写出最伟大的小说,但是人人都有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愿望——或者在碌碌一生中,对我们所思、所感、所见、所闻的一种记录与局觉悟”。
这本书不是一本写作干货书,读这本书像是读一篇篇散文,但是每篇文章都透露着写作的真谛。不是教你写作的术,而是教你写作的道。
关于对待写作的态度
不要想太多,只管写,写着写着就会爱上写作了。作者说写作就像是跑步一样,开始时可能提不起劲,内心非常抗拒,但倘若坚持定期跑步,训练自己的心智,跑到一半的时候可能就爱上了跑步,当接近终点的时候,反而不愿意停下来。写作也一样,开始很抗拒,但只要坚持下来就会有很多收获。
不要担心自己没有才华和天赋。没开始写作时,会想象一个写作者一定是文学素养很高的人。恐怕天生就是一个作家,或者对文字极其的感兴趣。然后对比自己觉得不是写作的料。这其实我们的固定型思维和偏见。书中告诉我们:“写作是一种能力,持之以恒的练习,才华便会有所增长。能力好比是地表底下的水。无人拥有,然而你可以汲取。”
关于灵感——有内容可写
不要担心没有内容可写。作者曾经也有这样的担心,直到看到一本《水果与蔬菜》的书,里面写的是煮茄子的事。于是发出感叹:“这样的事也可以拿出来做文章?” 。所以只要想写,写什么都可以。日常生活就是写作素材,平时就要注意收集要写作的题目列表,比如,透过窗户的光线,我记得......,颜色,早上做什么等等。写你自己知道的事,写再熟悉不过的日常,写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就联想到了我可以写我的研究生导师,写我为什么那么惧怕权威,写大学第一天自我介绍发生的趣事,写我家狗系列......因为这些事情都是我在平常绘声绘色的给朋友讲过的故事。一个写作者也是生活的观察者,留心周遭环境,多去倾听这个世界——不仅仅是说话的人,空气、椅子、门,过去、现在、将来等等。
多多阅读,多多倾听,多多的写。潇洒姐《写作100天》的课上讲到,世界文学宇宙之博大精深,要多去不同的宇宙畅游。多读书、读好书,在你写作时,好书就会从你笔下泉涌而出。如果想写某一类型的作品,不管小说、散文、诗歌还是剧本,书中说要直接走向源头,去读这类体裁大师们的作品。“欲知一树,走向彼树”。想了解诗,便得读诗、听诗,让格律与形式都铭记在你心头。另外不要担心会复制别人的风格,而缺乏自己的特色。作者说:“能够热爱别人的作品,意味着你自内在的能耐被唤醒了。别人的作品当中,哪一部分合乎你的本性,那一部分就会变成你,于是你在写作的时候,自然会采用这一部分的手法,而非刻意造作。”
书中还提到了其他获得写作灵感的方式。比如故事圈——召集几个朋友围个圈圈说故事。当独处时,可以口语化的写下自己的故事。谈话是写作对的练习场,书中对于谈话是这样定义的:“我们并不是残忍的散布八卦,只是在设法了解生命而已。” 纽约短篇小说家格雷·斯佩雷说:“倾听八卦闲话并散布出去是作家的责任,每个点短篇小说家都是用这个方式来了解生命的。” 如果还是没有可写的内容,作者说还可以写美食,最喜欢的或者在某个地方吃到的最特别的食物;还可以作为一个观光客写你所居住的这个小镇,写家乡等等,写和自己想关的内容,什么都可以。
关于细节
别光讲,展现出来。意思是如果你很愤怒,不要平白直接的告诉读者,而是要向读者展现是什么令你愤怒。读者阅读以后,根据你展现出来的细节,也会觉得很愤怒,这就是常常说的画面感。作者说:“写作并非心理学,我们不谈关于感受的事,作者有某种感触,应透过文字唤醒读者的感受。作者牵着读者的手,引导他们走过有苦有乐的幽谷,可是绝口不提苦乐二字。”
关于写作方法
1.定时写作。10分钟,20分钟都可以,写满整个时间周期。
·手应当不停的写不要停下来(不要重读你刚才写的那一行,那只是在拖时间,冰在设法掌控你正在说的话)
·不要删除。(那是在编辑你写的东西,就算写出来的并不是你原本打算写的东西,也随他去。)
·别担心,拼错字标点符号和文法。
·放松控制。
·别思考,别想着要合乎逻辑
最后,我认为开始写作并不一定能让你写出伟大的作品,成为一名写作者。但是,一定能让你成为这个世界观察者,至少是你的生活的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