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赋予孩子“武力值”
某个综艺曾经有这么一道辩题:
小朋友被欺负了,应该打回去还是告老师?
当时我们几个朋友坐在一起闲聊,有个妈妈也问了这样的问题:
自家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怎么教他?
有人说找老师,找家长;有人说不管怎样,要避免正面冲突;有人说不是什么大事,忍一忍就过去了。
他们问到我。
我说,“当然是打回去啊!”
说出这个答案的时候,提问的妈妈用看怪物一样的眼神看我。
她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是福,要教小朋友团结友爱巴拉巴拉……”,振振有词。
那一刻,她简直是圣母附体,身上环绕着“爱与和平”,眼神中充满了对没有孩子的单身女青年的轻蔑。
”
我没当过妈,还没当过娃吗?
孩子告诉你他被人打了,是为了说被打一下多痛吗?
他是想问问你,当自己被别人侵犯了,应该怎么办!
这是教“友爱”的时候吗?
这是教导他们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并且保护他人的契机。
以前我上学的时候,学校有个同学被人欺负了,他回去告诉家人,他爸爸很生气,说,“下次他们再欺负你,你就用砖拍他!”结果下一次时,这个听话的傻孩子,真的拿砖朝人脑袋上砸了过去。施暴者被敲的头破血流,事情闹的很大。
为什么孩子会从一个“被欺负”的人,变成一个“欺负人”的人。大家看出来了吗?
源于他父亲只告诉他“要还手”,却没告诉他要“注意尺度”。
如果你是父母,请一定赋予孩子“武力值”。
不仅要教他“打回去”,还要教他“怎么打”,这是一项完整的教导。
我至今觉得,孩子是需要学会打架的。不论男女。
身边,妈妈带孩子,会有很多“禁忌”,她们会这样教育你:“不要玩这个!”“不要玩那个!”“危险!小心!”大多数的妈妈们用温柔的方式看待世界,往往也会避开那些危险和黑暗,想给孩子一片纯粹安全的天空。
妈妈带的孩子,大多讲文明有礼貌,但容易缺乏竞争心和力量感。
但在和爸爸的互动中,他会给你说:“寸铁不指人,和朋友玩时,手里不要拿东西。”“如果要打架,也找个平坦的地方堂堂正正打。”
反正,我们家的爸爸是这样教的,我总觉得他把我当男孩养。
我们也会发现,爸爸带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强,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且容易争强好胜。
当然,我说的只是我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不一定全面。
打架和伤人是两件事。
男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男孩,没打过架的非常少见。伤人,是一件严肃且牵扯众多的事。
一个不会打架的孩子,一旦身处剧烈冲突中,是容易伤人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哪里不能打,哪里会要命。
对于父母们,首先我想说,孩子小的时候,要求他特别乖特别听话,特别“蔫”,这件事本身就要引起注意。我们从小到大,谁不是越不让做的事,越好奇,越禁止的事越想干么?
开始做心理咨询工作后我发现:那些小时候非常乖,非常听话,非常“小大人”的孩子,成年后,往往越容易出现问题。
在人漫长的成长发育阶段,刺激小孩子的神经系统的发展,如手眼协调,爆发力,耐力,反应力……大多是要靠身体的运动;我们作为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避免不了要发展出社会性,学会与除了家人以外的人的联结,最初,都是从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开始的。
你要求小朋友不跑不跳不闹,根本就不现实。
不要把打架当场“洪水猛兽”,不仅要教孩子打架,还要教他如何打。
这个观点,在《开讲啦》,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老师的课堂上被诠释的特别全面,有两点值得大家思考:
第一:孩子被欺负了,一定要打回去。
被欺负的孩子如果不还手,就会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负,那些欺负人的熊孩子可能只是觉得“好玩”。
很多影视剧都会有这样的桥段,孩子一开始不还手,到后来,欺负越来越厉害,变成霸凌,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这并不是艺术加工,而是真的会存在的现象。
小孩子玩耍时,被打了,如果是第一次,可能是对方没注意,或者只是个意外;第二次,需要对他进行警告,如果还有第三次,这就不是意外、不小心了,这时候,被打的孩子不表明态度,是要等着挨打吗?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需要最基本的底线。这道线,有些人早早就知道了,有些人,需要别人的回击才知道,如果真是后一种,早点比晚点好,对彼此都好。
第二:防止被欺负,也不能去欺负人。
孩子不欺负人,是家教的问题,不被欺负则有几点需要注意,比如增强体格,学会自我保护。
当孩子有一定武力值时,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能去欺负别人。
李玫瑾老师提到她的父亲教她防身术这点,我自己也非常有感悟。
上学时,别的家长跟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了,你回来告诉我。”
我爸对我说,“你出去敢欺负人,我回来收拾你。”
我小时候,爸爸经常出差,就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和姐姐。可能是怕我们受人欺负,很小的时候,我爸爸就教过我怎么打架。
得益于我父亲本身就曾跟随师傅习武,他会在和我打打闹闹中,教我遇到情况时,怎么去解决。比如,他会手把手跟我演示,胳膊朝哪里打是酸痛,朝哪搬会伤人;打人不能打脸,但遇到特别危机的情况,可以撞鼻梁,踹下面,踩脚趾……
当年我只是当游戏来玩,学的也不怎么上心。但真的跟人起冲突,到要动手的时刻,你的手下是有“分寸”这个概念的。我到上学前都是村里的“孩子王”,我妈至今记得,一串年龄差不多的男孩,跟在我身后一口一个“大王,大王”的搞笑场景。
李玫瑾老师说的几点,在我身上都有印证。我从小体格就好,打球、短跑,后来长胖了,铅球、铁饼、篮球,运动基本没有停过。爱运动就有爆发力。
我曾经一脚踩在自行车前轮上,把骑车要撞我的男同学的车逼停。当时,从他眼神里,我看到的就是畏惧。之后,这个小混混再没来找过茬。其实,以我当年168高,150斤的重,一脚踹他下来都没问题,可还是留情了,我也怕惹事啊!
我非常感谢父亲赋予的武力值,多年来,我经常独自一人在外工作、旅行,走南闯北,从来或者很少怕过。不是对自己的体格有信心,而是有一种独立且自信的东西埋在骨子里。这大概就是小时候被赋予的安全感吧!
聊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要说,我们本身就不擅长打架,怎么给孩子教呢?和打架相关的事,也许男士更有“实战经验”。
好朋友曾经分享过一个她的故事:
当年,她转学到新的环境,学习比较吃力,说话还有口音,常常被新同学欺负、排挤。其实,现在想想都是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但对当时的她来说,真的是非常痛苦的体验。
偶尔一次,她常年当兵在外的父亲知道了,什么都没说,穿着笔挺的军装就到学校里去了。狠狠地将那些欺负人的孩子教育了一顿。虽然只是口头的训话,但却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自此之后,朋友再没有被人欺负过。
朋友说,自己的父亲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可那一次,她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被爱”,觉得有爸爸撑腰真的太好了!
后来,朋友在求学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被欺负的情况,可每一次,她都敢于反抗。由于她这种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性格,周围也聚集了很多好朋友。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还有一位男同事,曾经开玩笑地说:“我要好好赚钱,等以后我孩子被人欺负了,我要说,去打回来,打坏了爸爸给你赔。我就要做这么好的爸爸!”
当时我们一群人笑得横七竖八。与其说要攒钱赔医疗费,不如让他去练一些体育项目,增强体质,多交交朋友。
如果你是父母,请一定不要忘记,赋予孩子“武力值”。我们教他打架,是为了让他“不伤人”。
个人公众号【貘谈闲话】ID:motalk818
聊心理,聊影视,聊绘画,聊菜谱,聊各种有聊之事~
欢迎各种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