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饭店看到一对母女吃饭,孩子说“妈妈,我想和你说个事儿”。
妈妈大声吼道:“快吃你的饭吧,马上迟到了,回家再说。”
孩子愣住了,我也愣住了。
“烦死了!”妈妈愤愤地说。
只见孩子低着头,默默地吃完饭,背起书包去了学校。孩子眼眶分明红了,有眼泪在打转着,硬是没掉下来。
看到这个场景,我想起平时自己也经常吼孩子,只是自己发泄完就忘了,殊不知孩子心里会有多伤心。
美国社会学家莫里·斯特劳斯的一项研究表明:亲子相处有问题的家庭中,90%的父母都吼过孩子。
其实吼叫对孩子的伤害很大,日积月累,不仅仅影响亲子问题,而且会影响孩子整个人生。
1、华尔街日报曾经有一项对976名孩子和父母的调查显示,长期生活在吼叫式教育里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有行为问题和抑郁倾向。 成长阶段遭受监护人打骂,吼叫的孩子,性格会自卑的几率占79.25%,而他们的犯罪比率高达42.59%。
大声吼叫会使孩子自卑敏感,性格内向。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会变得处处小心谨慎,不敢表达自我,最终演变成讨好型人格。
吼叫教育短期看不出什么问题,长期以来就会给孩子带来各种心理问题。
2、孩子会变得易怒、没耐心、急躁,甚至会叛逆。有时候孩子做错事,父母总是打骂、吼叫,试图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其实这样会适得其反,孩子会对父母的粗暴行为心里产生愤恨,长时间下来,就会越来越叛逆。
所以,对孩子的大吼大叫,对他人生影响确实很大,尤其是在孩子儿童时期,父母应尽量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孩子形成习惯性的吼叫。
遇到问题首先冷静冷静,学会用另一种角度来看待孩子所做的事情,问自己几个问题,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孩子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会惹你生气,除了对孩子大喊大叫以外,你还能用什么有效的方法让孩子知道这样是不对的。
最后祝我们都能做一个控制情绪的好妈妈!
百度图片 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