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得到上听了裴鹏程老师的书之后就喜欢上了中东历史,也是由于听了裴鹏程老师的听书之后开始拜读了郭建龙老师的《穿越百年中东》这本书,郭建龙老师是一位“用脚步丈量大地”的作家,他长期游历于世界各地,一边旅行,一边写出“历史文化游记三部曲”,《穿越百年中东》就是其中一本,2014年4月起他开始了为期半年的中东之旅,走遍了中东十多个国家,将个人的观察和分析摆在读者面前,并以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当进入历史现场,很多问题的答案将是不一样的。
中东,是世界上矛盾最激烈、最微妙的区域。在跨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中东地区仍处在跌宕起伏的变动中,大国角逐激烈,政局变动频繁,热点问题频发,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地区秩序重塑加快,“灰犀牛”现象和“黑天鹅”事件相交织,安全困境突出,地区整体性危机上升且充满着巨大变数。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读懂了中东,也就读懂了当今世界。
本书的第一篇是《贝鲁特:卡萨布兰卡的影子》,是一篇引子,讲明了作者写整本书的大概脉络。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引子的内容。
卡萨布兰卡是位于北非的城市,由于处于各方势力角逐的交会点,成了著名的大旋涡,是战争双方情报交换的中心,号称世界上最复杂的地方。而全世界的政治势力也都汇集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这座小小的城市,从西方的美国,到东方的俄罗斯,再到伊朗和什叶派、沙特和逊尼派,贝鲁特承担了卡萨布兰卡同样的角色,可称得上是地中海东岸的卡萨布兰卡。
作者在贝鲁特住进了一家当地著名的背包客客栈,在客栈宿舍中来自土耳其的马麦德(Mehmet)就告诫作者:“在贝鲁特,所有的和平都是假象,只有战争是永恒。当你来到这里,就已经走进了没有觉察的战争之中。”而在同一个宿舍里面还有一个马麦德是来自巴基斯坦的,二个马麦德都是信奉伊斯兰教,只是属于不同的派别,土耳其马麦德是什叶派,而巴基斯坦马麦德是逊尼派。而作者从跟他们交谈中了解到如果土耳其的马麦德成功通过黎巴嫩越境到叙利亚和伊拉克交界地带去参战,进攻的对象之一就是巴基斯坦的马麦德。两个室友竟可能是不共戴天的死敌,这个猜测曾令作者在睡梦中惊醒。
在贝鲁特二个马麦德都在努力的向作者展示他们眼中的贝鲁特,首先是巴基斯坦马麦德向作者展示了黎巴嫩的豪华和奢侈。在黎巴嫩政府精心打造的商业区中,这里比北京、上海的任何一个区都要有格调得多。
而黎巴嫩的贫穷则是土耳其的马麦德向作者展示的,从富裕的市中心区走向南边的平民区时,黎巴嫩又变成了另一个模样——狭窄的街巷、肮脏的路面、破旧的楼房,几十年内战的痕迹都一一出现在眼前。再往南走,去南方的城市泰尔,又是另一番景象。那儿有着黎巴嫩最大的难民营,难民来自巴勒斯坦。
从1948年以来,在以色列的驱逐下,大量的难民从巴勒斯坦来到了黎巴嫩。几十年后,难民们已经繁衍了好几代人,但他们仍然过着肮脏贫穷的生活而黎巴嫩的富豪们在贝鲁特却享受着奢华的生活,无视逃难的人们在难民营中死掉。
那么黎巴嫩为啥要把难民隔离开来呢?郭建龙老师告诉我们:黎巴嫩政府之所以要隔离难民,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宗教和人口结构。这个国家有着世界上最复杂的宗教结构。所以,政府宁肯装作看不见难民问题,将他们隔离起来。
在与两位马麦德相处的时间里,作者对中东问题的思考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促使作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了解了他们的信仰、生存、磨难和希望。也促使了作者想去了解过去中东各地巨大的不平衡是怎么产生的,也想了解今天的做法是否有助于解开乱局,更想猜测未来的走向——人们能否寻找到和平、文明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