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I部分
1)简单来说,上述给出了接受知识的优化途径,比起自己学习的单向输入,再向别人教授该知识时你会获得接受者的反馈,这相当于给了你一次重新梳理自己知识的机会,也为复盘提供准备。
2)理解:
a.在我看来,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教别人这个知识,这个方法在这片段里展现的淋淋尽致。
b.与沟通类似,双向的沟通才是有效的,这也反映到资源变现上。单向的输入资源确实可以让你短时间接受到大量的信息,从而让我们在短时间内看起来知识“充实”,其实不然,这样获取的知识是不稳定的,因为我们对这样的知识概念仅仅停留在我学习了他而已。而当我们学会把这项知识教给别人并且让对方学会,这就让我们对这项知识的概念上升到了我学会运用了它。下一步,对方把学习这项知识的心得反馈给你,使得你对这项资源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并且创新推广,这才是真正掌握了这项资源。前者更多为初学者,而后者多为师者,知名企业的各个大佬,拿一项技术举例,企业掌握远远不够,而企业后期的目标一般都是将这项技术进行推广,一来赚取市场,二来可以收到试用地区的反馈,这些都是技术升级创新的宝贵信息。
c.结合上述进行一个总结,通过传授他人知识使得资源变现需要注意:1)明确受众,即你的传授对象,了解他们的特点,例如阶段特征等等,以便更好地对信息反馈的归类和整理。2)明确条件,即自身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这是传授的基础。3)明晰程度,即对传授对象的效果应该有一个预期计划,随时针对对象的情况作出授课调整,并且成果应该是阶段性的,以便复盘。
二,A1部分
谈谈我的过去,在学习的一开始,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只是做学习的单向输入,既没有将知识转化成输出也不注重复盘。而开始开始有的转变,是从我的第一个书法老师给我的工作开始。
那个时候,因为我花在书法的时间比较多,成为了兴趣班上书法比较好的学生,一度也曾沾沾自喜,觉得这样的模式是可持续的。直到书法老师找到我,对我说可以提供给我一个小小工作,即监督同学们的书法练习,类似于助教。当时我是立马就答应了,当时的想法是,毕竟给我提供一个可以指导别人的机会,既能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也能赚取一定数额的零花钱,算是一个副业。
既然是助教,我必然要对班里每个同学的书法特点都了如指掌,当然这一点我不用担心,因为我是班里来的最早的一批学生,所以每个人的书法作品我都接触了解过,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我还专门找了老师进行沟通来确定我的想法,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再者是我自身的条件,每个人的书法特点各不相同,指导的方向自然也不一样,而我毕竟能力有限,于是,我找到了和我书法特点最像的几位同学教导,更具有专门性。而对于其他同学,我选择对于基本功方面的教导,更具大众性。虽然无奈,却也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在为期一个月的工作中,我也开始反思我以前固有的学习模式,对分享同学书法心得的同时,我也对我的书法方法进行反思,例如同学有可能犯的错误,我是否有这样的隐患,只是从来没有注意,再对同学书法改进的同时,我也在想这样的方法是否也对我自己凑效。每一次对基本功的教学也是不断巩固我基础的过程。书法的本质是对心性的磨炼,一个月下来,我的耐心也因为重复性的传授不断提高。总结一个月的所得,客观的零用钱,书法方面的巩固和突破,固有学习模式的转变,心性的磨砺,以及和同学们的关系更加融洽。
三.A2部分
通过这个片段的启发,以及对我过往经历的回顾,我对通过传授他人知识使得资源变现在未来的应用有了更多的思考。
出于对自身专业的考量,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应当是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而在工作的同时,寻求和专业相关性更大的副业可能更好。一方面是自己对这个专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专业条件已经满足。再者是接近自己的主业,容易抢到更好的资源,这个资源可以同时帮助我的主业和副业,又不会花费我太多精力和时间。在这里,传授知识的对象就是我的副业,对副业我用的主业知识,在副业的实践中得到反馈,这样的反馈可能会对我的主业有所帮助,同时我主业的不断改善也会有益于副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而创新和突破的契机也从原来的单一变为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