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年轻人从校园走入社会都会进入职场,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每走一步都请三思。
2010年,老牛老刘在学校内的校园招聘会中经过3轮选拔最终加入SXF,成为一名IT设备行业销售经理。
2019年,春节假期过后的一个星期,老牛老刘又有了新的角色和任务——转岗人力资源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这是我加入SXF的8年时间里,经历的第4个工作岗位,第3次岗位变化。也正是近期兼顾了一个助理岗位招聘的工作,看到二十多个面试者的种种经历,促使我时隔接近3个月再次通过微信写下这篇文章,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以及这几年的所观所感,希望有机会能够给一些即将步入工作岗位、有离职打算、工作不顺心的伙伴一些帮助。
如果可以,找工作前做一个自我评估,选几个靠谱的求职目标
我当时选择做销售的原因特别简单: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这个公司的工作工资高。事实证明,我当时的决定是并不理智。在工作的第一年里,我一直挣扎于客户各方面需求满足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虽然季度销售任务完成结果还说得过去,但整个人是不开心的。那一年我学别人抽烟,头上也突然冒出来好多根白头发。我意识到自己并不能完全适应销售岗位的工作,庆幸于当时的主管及时关注到我的状态并且在深入沟通后,结合我自身的爱好和擅长(在校期间丰富的校媒经验)将我从一线调整回总部,负责当时公司新产品的产品营销工作。这是老牛老刘职场上的第一个转岗,发生在工作第一年结束。
直到现在,我还是很感激当时主管对我的这一次帮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开放的公司,有这样的机会重新选择。所以,老牛老刘借此机会给我们即将步入职场的新人2点建议,避免重走同样的弯路:
1)每个人个性不同,兴趣喜好&擅长不同,条件和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千万不要盲目做决定。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专业的职业测评工具,花一顿聚餐的饭钱能让你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更合适的岗位和行业,这钱花的绝对超值。当然也有一些像SWOT分析、DISC性格测试等不花钱的工具,都可以帮助到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结合自身的情况多方面综合考虑再去做决定。这里我推荐大家一本书——《做出好决定》。
2)对于靠谱公司选择,老牛老刘建议可以从这几方面去判断:
(a)是否能进入高校组织校园招聘。学校已经帮我们做了对于该公司是否靠谱的第一步判断,经营不好,口碑差,离职率高的公司在校招前都基本会被拒之校园外。
(b)关注企业的招聘网站、论坛的言论内容。没有人能禁止键盘侠的攻击,但我们还是能从大多数言论和多平台信息中对企业对员工的关注、企业行业的发展、内部员工的情绪和做法等有对这个公司的基本判断。
(c)已入职目标企业的学长/姐的经验交流。如果说上面两点都会参杂自己的主观判断,那么学长/姐的经验就是一个十分客观的可参考信息了。最简单的就是看对方提及公司时整个人的申请和状态。大家要相信,当我们谈及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我们的眼睛是会放光的。
在企业中,关注事儿比关注人更容易让自己成功
相信很多伙伴都听过父母或其他长辈教导过我们说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要和公司领导搞好关系之类的话。在一些领域和一些层级制度比较严格的企业中是有帮助的。但当下高速发展的大多数企业中,公司看中的更多是人才的做事能力——也就是结果交付能力。有时间去考虑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还不如把每一份领导交代的工作做的超预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福利,是要由全体员工创造的业绩决定的,而不是人情和关系决定的。2014年,SXF集团化发展初步布局,孵化出一家子公司需要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新的团队,我的第二次调岗就是在当时从集团的普通营销岗位调动到子公司,也让我从产品营销转做品牌总监,从1人成团到2018年部门发展到7人,这次调动和我前面单纯的对工作结果负责有很大关系。
在企业中,好用比专业更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同一岗位工作2-3年是一个跳槽的高峰时期。面试中,听到最多的原因就是感觉这个岗位上的工作内容都做的很熟练了,专业技能上没有提升空间,所以想来一个更大的平台学习和晋升。这里我们需要统一对专业的定义。从个人层面,专业更多的是指在某项技能方面了解更多或效率更高,但从公司层面,对于人才专业性的判断就是工作绩效,每个阶段评估绩效有提升就是专业。所以说到底还是要注重工作结果交付的能力。对于在企业里工作的我们,如果在这方面能够得到公司的认可,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将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在老牛老刘所在的办公室里,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转岗角”,刚好在这片区域集中坐了好几个在公司有过转岗经历的同事,有从产品经理转渠道管理的,有从销售转行业运营的,也有从品牌转做企业文化的(没错,最后一个就是老牛在今年春节之后经历的第三次职场转型)。只要公司对你有需要,你能够快速的胜任角色,做出结果,你就是“专业”的。
要想提升专业技能,你需要在工作以外的时间更努力
在最近负责助理岗位招聘的面试过程中,不止一次听到面试者提到希望公司能够提供丰富的培训或者学习机会。这里我想和伙伴们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公司不是学校,没有培训员工的义务。发展到相当规模阶段的公司才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但大多数公司对于企业员工的内训资源是缺乏的,特别是个人素质能力方面。所以很多时候,专业技能、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都需要我们花个人的休息时间来完成。现在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只要你肯投入时间,就能让大家看到你的成长。比如,你想提升自己公众表达的能力,头马演讲俱乐部在全球都有组织活动;想提升个人学习的元能力,拆书帮学习社群能够培养你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免费的资源。那付费的技能类培训资源就更多了,老牛也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以上几点,基于我这8年在一家公司的工作经历以及最近关注和观察的现象给大家一些参考建议,希望能够对有缘看到文章的伙伴起到一些帮助。也欢迎各位伙伴与老牛老刘深入交流,探讨更多的品牌营销、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