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非常忙碌,刚好有了一天的空余时间,忙里偷闲想来博客感慨一番。
1、感觉自己确实在进步
虽然每天还是差不多的节奏做着眼前的事情,但不仅每天坚持学习和自我提升带来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能力上涨,而且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价值也在上升,确实很多事情做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也得到了很多正反馈,感觉到了自己结结实实的进步,很欣慰愉悦。
在之前的博客中我讲述过留学期间感觉到自己和老师不是一个世界的那种天大的距离感。这份感觉非常坦诚而真实,现在回看当时的状况,我确实并没有明白科研到底是什么、怎么做的等等。但我大概花了两年时间按自己节奏去学习、摸索和体会科研工作,现在感觉自己已经一只脚踩进了这个独特而有趣的世界。回看这两年是非常有趣充实的,第一年没有纠结选题好坏,只是写了好多好多计划书,慢慢明白了描述一件事所需要的基本逻辑和各部分的作用,大概知道了科研的基本框架;第二年开始纠结选题好坏,去重新阅读了很多他人扎实的逻辑叙述(读好文献)、计量前沿方法等,慢慢培养起了自己的科研审美。这一路遇到的事情非常多,一言难尽,但我确实按照自己的情况和节奏慢慢摸到了科研的大门,努力地踩了一脚进去。还剩下那一脚可能需要等我发出不错的论文才能进来吧哈哈~
接下来我可能需要一个地方去更新一些我阅读的经典论文,探讨具体的课题细节,而不是通过眼前的论文去体会科研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宏大的话题。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
2、相信自己做了,又快又好
我突然理解了这两年多异常多的失败经验是从何而来。虽然我没有特别在意自己做的事情是否一定要成功,但确实遭受了很密集的失败经验,经常觉得这两年没有任何成果,连一个能拿得出手的课题都没有,和他人聊起来我说的几乎都是“这个题目我尝试过但是被毙了、那个也看过很多但被毙了……”的内容,也不知道每天忙忙碌碌是在忙什么。在夜晚难眠的时刻难免想起这些会有些心虚和焦虑。
现在来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用挂怀。从门外汉到入门的过程中确实会经历较多的失败,但成功失败与否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尝试去体会这项工作各个环节的方方面面。而且这种所谓的“大心脏”也是想做好事情的一个很棒的心理特质。时时刻刻在乎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够好”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不如放下小我,单纯去思考眼前的事情和卡点是怎么回事,怎样才可以做好。当然也可以理解这里存在一个心理悖论,越是失败的时候越会在意和需要成功的经验,告诉自己哪怕这件事失败了也没关系,我可以在别的地方获得成功,我还是很好的。事实上越是失败的时候越不能计较得失,恰恰这也是最容易计较得失的时期。我觉得我大体上还是抗住了这份压力和焦虑,事情上还是照常在做。
鼓励鼓励自己已经很棒了,今后可以更加不用在意,这些都只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我按部就班做就好!而且也要相信自己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了,而且又快又好。
しっかりしてる自分を誇りに思う。
どんな境遇にあったとしても自分のペースでちゃんと頑張ってるよね。えらいえらい。
頭を上げて、胸を張って、自信をもってただ前へ進めばい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