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尾声,我才翻开儿子的寒假作业清单,对照一下,学校作业基本完成。即使这样,心头还是一惊,这个寒假时期,孩子读了几本书,背了多少英语积累,刷了多少数学难题,读了多少诗词歌赋?
顿时有点慌张,小升初的步伐越来越近……翻开微信头像,和几个同年级的妈妈沟通一下,他们说这个寒假有点心疼自己的孩子,学科学习上做了很多努力,这个寒假没有安排外出,围绕奥数,英语,写作做了辅导,看了很多书,随时随地书就在身边。有的妈妈说,连续上了十天的奥数班,有的妈妈说这个寒假就是几个科目连续提优再提优。
不得不说,小升初的竞争环境还是很严峻的,当然,我以上互聊的孩子都是各个班级学霸,所以,不代表整体性。
我跟她们聊完,焦躁不安就如影随形。我们的寒假生活规律,积极,丰富多彩,就是缺少做学霸的内容,刷题,积累英语。我们参加了主持,朗读,父母亲子课堂,打球,做旅游攻略,外出旅游,看电影,写影评,读了几本书,亲友聚会拜年……比较欣慰是,儿子一次也没有拿手机玩王者,没有熬夜,没有晚起……但是,沉下心,踏踏实实安安静静享受阅读的时光也不多,这是我们假期目标没有预设导致的。
新的学期开学了,小升初转眼就到了,我觉得让孩子安静下来特别重要。昨天儿子问我,明天是不是有篮球课?上午学校去报道,领书本,下午我要再去上篮球课,我没有同意。下午时间不是该买一些包书皮包书,把文具用品准备好,把书本第一单元温习一下,安静的读一些好书吗?
有的时候,我会过于没有原则尊重孩子,你想怎样就怎样,你若能安排好自己,我就把手机电脑都留在家里,事实上他就是孩子,他一边看着综艺,一边懊恼着今天的任务清单没有完成,最后等家长回来,孩子发现蹉跎了一个整天。
乔布斯自己发明电子产品,但是他们自己的子孙没有拥有电子产品的权利,只有一个大书房,纸本书围绕。这说明什么,电子产品的魅力和消耗有多大?
最近,我一直有深深愧疚,我们离纸本书籍到底有多远?我突然特别怀念儿子两年前的晚间时光,他给我朗读,我和他一起听名著,或者一起读经典,安静的时光里流淌着岁月静好……有时候,只有大人静下来,孩子才能静下来。
昨晚,和儿子重新阅读打卡,读易经,读诗词启蒙,读文学散文集,我想非常自觉,热爱读书的孩子都在别人家,所以我以自己为榜样,重新捡起当初母子两个阅读的好习惯。儿子非常浮躁,读易经时找不到上次读到第几页,等到读第3本书诗词启蒙时,很多首诗都是学校学习过,他闭着眼睛背诵享受到了其中,有一首: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来非常耳熟,不由夸奖他读的好。其实,和两年前比,朗读热情都在退步……要鼓励,至少今天他还是开启朗读打卡。
读完了经典,我看到书架上一本散文集,买来已经有1年,我买回的书不怕不读,就怕没有翻开的契机,只要打开了第一页,对于不是非常非常热爱读书的孩子,只要把孩子放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给他一本书,他都是愿意去打开,去走进书本。
尤其上学期末,除了做功课,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看书是他唯一的放松,所以看了很多本书,只是不是我们期待的文学散文作品集而已。
这会,一方面我功利一下,小升初来临,另一方面从小还是要读一点圣贤经典,那是不一样的感受体验。我自己也跟着儿子断断续续读经典,古文,国学,这类文章假如不安静下来,是无法指读的,也许一开始很浮躁,等20分钟过后,我们身心就彻底放松了下来。这是我自己在读易经时的感受。
今日写下文字,表表决心,要沉下来重读经典,做儿子的榜样。
昨晚我给儿子读巴金的一个车夫的文章,儿子斜躺在懒人沙发里,眯着眼睛听我讲完一个车夫的故事,读完我问他,你听了什么?他说,一个孩子的悲惨人生,透着倔强,勇敢和坚定。
接下来儿子跟我读史铁生的我的梦想,不知不觉47分钟时间记录下我们母子的美好静谧时光。
我知道,这样的时光我很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