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读书的时候对每个节日总是格外的期盼,从端午到春节。只要端午一过,就感觉这一年已经过了一大半,紧接着就是暑期即将到来的盼头,之后就是期盼七月半,然后就是八月中秋,再之后期待国庆的到来,国庆既是期盼放假也是期盼春节的到来。
儿时对日子总是有盼头的,而今越长大越没了盼头,不仅没盼头还特别焦虑每个节日的到来,除了焦虑就剩漠视了。
现在感觉对每个节日都毫无兴趣,这种现象就如对马拉松的热度一样,慢慢随之冷却。
距离上一场跑马拉松已经好久之前的事了,发现跑马热潮渐渐从我的生活中泛起涟漪后又归于平静。我想这份平静,大概就是对热爱与坚持的最后解说了。不论是于跑步还是于生活,我们若能从最初一时热血的喜欢,到归于平静后依旧热爱,那么这份坚持定会在日后得以见证与回报。
01.“得失俱忘,宠辱不惊”的错觉
前段时间一朋友发来微信问我:“你最近是不是不跑步了?”木纳了一阵才发现,原来我已经随着马拉松热潮后的冷却,不仅很少在朋友圈晒参加赛事的信息,连平时跑步的轨迹图都很少发表在朋友圈动态上了。
每天只是默默的跑个步,悄悄的在某些群打个卡,然后让跑步的里程数静静的躺在跑步App里。我想,这时候的跑步阶段对于我来说,是绝对私人的事了,跑与不跑,跑的如何都无关乎他人的事,静守着这份平淡。只享受其中,享受跑步时与身体的私密对话,从而更加了解自己,看到自己更多的优缺点。记得某明星说过:“跑步是件很私人的事。管我跑得快、跑得慢,撒欢地奔还是偷懒地走,私人的事怎么喜欢怎么来。”
有种“得失俱忘望天下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错觉。或许这种跑步状态练就了一种超然的心态,平淡看待跑步,平淡面对生活的一切。
02.跑步搁浅了,但热爱不减
前段时间因休息出门旅行了一段时间,跑步也就搁浅了一些时日。但凡天气一转好,便会很快换上装束,与自己来一场私密对话。每一次天气与生理期的无奈,总能把跑步的欲望降低不少。不过只要跑上10KM,那种感觉便又回来了,有时不需要10KM,只要你迈开双脚,你就战胜了自己。每一次的从新出发便是从心出发。
生活中难得的是,并不会因为任何搁浅而中途放弃,而对于跑步,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也不会。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跑步最好的证明不是你今天是否跑了,而是你每一个明天是否依旧在坚持。
生活也是如此。
03.写作如同跑步
曾有一段时间在想,写作若是因为某种目的而写,到底是好还是坏。譬如,为了稿费,为了成长,为了证明,为了学习,为了种种虚荣。我想,有目的的过早,一定是弊多于利的。
可有时候却是很需要这种目的达到后的结果来鞭策自己,当一次次改稿之后被拒,依然执着再改后被收了,那种心情是一次次放弃后又重新看见了希望之光的喜悦。
由于新媒体文,与自由写文字的意义还是有一定差别,因此有一段时间我也处在十分沮丧的阶段,同时我也在质疑自己:我是真的喜欢写作吗?
一个人真正喜欢一件事,是会将这件事融入于血液之中的。
人总是会这样,每段时间,每件事,经过时间的沉淀,渐渐的会失去感觉,随之便慢慢地越沉越深,最后也就石沉大海了。
而“喜欢”做一件事如同喜欢一个人,真正的喜欢我想是可以与爱相提并论的。我对跑步的喜欢是狂热的,无时无刻都想念着,每天都必须跑一次,如果哪天没跑,就会感觉像缺少了点什么一般难受。
而关于写作,我却缺少这一份喜欢,至少现在还未培养出这样一颗狂热的喜欢之心,就如村上君所说:“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生活的。纵然受到别人阻止,遭到恶意非难,我都不曾改变。”
后来写着写着也就把那个丢失的自己给找回了,也许可能没有刚开始写的时候那么积极有热度,但是依然静悄悄地热爱着,每天总要写几段碎碎念才安心睡去,在砍柴书院日更的习惯也早已根深蒂固,哪天不日更,总觉得少了一样什么东西似的。这种因为喜欢而坚持的习惯,真的格外自然舒心。
04.
如果把一件事变成一种习惯就自然多了,这种自然的习惯是努力坚持后所得,而这份坚持,是凭借着一份热爱。
这种热爱,是你知道它不一定会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未必会带给你期望的结果而你依旧对它热情洋溢,这份热爱,既是对跑步的态度也是对生活的态度。
看到过一句话,与之共勉:“人生必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运动场。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地“充电”、“蓄电”、“放电”。到运动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愿我们热爱的心一直保有温度,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冷却,热爱跑步、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身体与灵魂都要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