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名页和序
封面颜色很鲜艳,明亮而愉悦。副标题: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归类为实用性论说类。
序一脱不花:认知差异,践行相对完整的学习方法论,临界知识;
序二徐金琪:“跨界”是一种多角度观察的能力,多角度学习的能力;术从简,道从心。
自序:知识管理<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数据管理,信息管理,底层规律。
困惑: 感觉学了很多东西,上课都听懂了,可是后来也没怎么用上,隔一段时间都忘了。有没有一种课程是教你“怎么学习”的呢?
解答: 坚持反思日记,一项一项的学好;普世智慧,通过框架融合。
2、目录页
四个章节: 知识管理和认与优势,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从标题上看,重复出现的核心词汇:临界知识。所以猜测此书主要讲解,为什么要学临界知识?什么是临界知识?如何获取临界知识?怎么应用临界知识?
3、书衣
微信读书里看电子版本,看不到书衣。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挑着看
问题:什么叫深度认知?
回答:通过两个案例分析,得出定义-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又引出“临界知识”的定义: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5、随便翻
P55: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努力提升技术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遇到每个新问题都要学习新知识。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会发现,很多看似全新的问题,其实只不过是狡猾的旧问题换了一身装扮再次出现而已,就像自嗨型文案只是换了一个说法的基本道理而已。
摘录
史铁生: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
吴军《浪潮之巅》
斯坦福讲课,专业投资,输出专业级摄影作品,定期周游世界,每天坚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