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象棋是个双人博弈的游戏,双方在同等子力的情况下,先擒王的一方即获得胜利.通俗的说法是,吃了对方的将(帅)就赢了。
在对弈的过程中,棋手需要作出一系列的判断和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门关于决策的游戏。既然是决策,就有选择。有选择,则必有“取舍”。
这里的取舍,并不是好坏一目了然的判断。如果很容易判断出对错,那就谈不上决策,也谈不上取舍。在下棋的时候,我们常常面临几种“正确”的选择,或者几种选择之间很难马上判断好坏的情况,好与更好、最好,坏与更坏,最不坏之间,这些差别,是象棋的细微之处。
2
“取舍”是下棋很重要的一个思想。
“取舍”在象棋中的一个体现是在战术上,中国象棋很常见的一个战术叫“弃子攻杀”或者“弃子取势”。这里,就是一种取舍,舍的子力,取的是“势”,是对已方更有利的形势。象棋初学者常以吃对方子力为目的,而忘了下棋的最终目的是擒王。这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与之相比,“弃子取势”则更为深刻。壮士断腕,换取更好的形势,求取更好的发展,这本质上是一种利弊权衡之后的选择结果。
“取舍”在象棋中的另一个体现在对弈心理上。对弈心理对对弈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下过象棋的人都知道,在下棋的时候,对弈者经常会有这样一种心理,想赢但怕输,尤其是在面对比自己水平更高的对手的时候。怕输的心理,在临场时容易表现出着法消极,过于求稳,从而导致有些本应赢的棋不敢进攻,最后和了,本应和的棋消极防守,最后输了。这种心理的背后,是一种追求100%安全感的表现。既然是下棋,胜败乃兵家常事,输和赢都是正常的。既不怕输,也不因赢了就欣喜若狂,这是一种良好的下棋心态。其背后也是一种取舍,放弃一部分的安全感,以在危险中寻找机会。
“取舍”在象棋中的还有一个具体的体现是双方对攻的时候。高手对决,胜负在毫发之间,比的是速度,比的是效率。谁的行棋效率高,谁的对杀速度快,谁就将赢得先机。这里的“取舍”是进攻和防守,”取”的是攻,”舍”的是守。为了争取对攻的速度,前方会投入更多的进攻子力,从而势必减少后方的防守的子力。这里,“取舍”的标准是速度和效率。
3
先秦《孟子》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小的时候听到这句话并不是很理解,为啥二者不可兼得。鱼和熊掌我都要,生和义我也都要,这有何不可?长大了以后才理解背后的不得已。很多时候,限于条件,我们会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什么都想要,结果可能是什么也得不到。
人们常说,棋如人生,人生如棋。我想这两者在有些方面确实是相通的。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而舍则是为了更好的进取。象棋中常以得失、效率和速度作为取舍的标准,这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