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强化班子建设,激发组织活力。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不仅从机关干部、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选拔,还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挖掘人才。在选拔过程中,严格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任前公示等环节,确保选拔出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进入党组织班子。注重班子成员在年龄、知识、专业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让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与充满活力的年轻干部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加强教育培训:制定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内容。除了政治理论学习外,还增加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群众工作方法等实用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线上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党员干部随时学习;线下通过集中授课、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严肃组织生活,增强组织凝聚力。制定详细的组织生活规范和流程指南,明确“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各项组织生活的时间、内容、程序和要求。建立组织生活预告制度,提前通知党员活动内容和时间,让党员有充分的准备。同时,加强对组织生活记录的管理,确保记录真实、完整、规范。改变传统单一的组织生活模式,采用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多种形式开展组织生活。建立健全组织生活监督考核机制,上级党组织定期对下级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通过查看会议记录、现场观摩、党员访谈等方式,了解组织生活的开展质量和效果。对组织生活开展不规范、走过场的党组织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组织生活开展成效显著的党组织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激励机制,推动组织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精准服务群众,提升群众满意度。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定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群众需求台账,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根据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在服务内容上,不仅要关注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还要注重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开展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就业问题;组织文化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服务方式上,推行“一站式” 服务、“代办制” 服务、“上门服务” 等,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