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有一种美食叫冰碴驹骊。驹骊,其实就是山羊。在这里权且给包括许多当地人科普一下,驹骊就是山羊,只是一种地方口音的音译而已,并非是一种特殊的品种,就跟狗和犬一样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下次千万不要再被无良的商家欺骗了。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和美食关系不大的小故事,记得那时初中毕业前体检的时候,我和一个回族同学排队在做色盲测试,医生指着一个山羊的图片问他:“这是什么?”丫说道:“Juli”。医生奇怪的盯着他,我这位同学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继续说道:“居——里——”
所谓冰碴驹骊,其实就是指的出生不满一年的小山羊食用了初雪后挂着的冰碴草。因为其纯粹属于食用草原上含有碱性的青草,没有经过一天的育肥处理,所以羊肉不但一点都不膻,而且大补哦,也就是网上流行的所谓“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黄金道”。其实即使在边城,冰碴驹俐的做法也是各不相同。有大卸几块放进锅里就煮做成手抓羊肉的,有分割成小份做成清炖羊肉的,还有整只扔进锅里煮熟后在分割的,有任何作料都不放的、有出锅前加入花椒的、有上桌前撒入胡椒粉的、甚至还有炖肉时扔进一个整西红柿的,反正是各说各的正宗。不过我的最爱却是用了另外一种不可思议的烹饪方式。
而我最喜欢的冰碴驹俪做法“秘诀”就是,一杯水一只羊,两杯水半只羊。真的,你没有看错。。。要不还能叫不可思议吗?也无需说什么杯子大小的问题,就是普通的一次性纸杯。锅加热后,放上一杯水即可,全靠羊肉自身的水分来"焐熟"。曾记得苏翁曾有“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的烹饪秘诀,就是不知道这种冰碴驹俐的做法是不是收到东坡先生的启发了。
古清生美食系列“东阳鸡”中做法是:“一只约二斤的东阳土鸡,相等的五花猪肉,均切成块放进砂锅里,要放上大约半斤生姜,加上蒜,豆制酱油,自家酿的沉缸黄酒,与之拌均,再加上刚从井里打来的清水。我以为这就可以放在煤炉上煨了吧?不是。先在炉子上坐上大铁锅一口,锅上摆四块红砖,将一口小号的水缸搁在砖上,水缸内又摆上一块红砖,这才把装着鸡和猪肉的砂锅放进水缸里去,然后,再将一口水缸倒扣在那口水缸上,整个工序这才宣告完成”“用火而未见火,历时八个小时烹制而成的”。而这种冰碴驹俐的做法没有那么复杂,将一只现宰杀的羊一顿刀砍斧剁成手掌大小,太小了就没有吃肉的感觉了。把剁成块的连骨羊肉放进锅,倒入一杯水,再,盖好锅盖小火慢炖。。。成品羊肉类似半煮半烤,油晃晃,清炖的口感偏偏又带着烧烤的味道。锅里除了肉以外,仅剩一小碗油。喜爱喝羊汤得朋友只能想一想了。在寒冷的冬季,约上三五好友,品尝鲜美的羊肉,必须要配上高度白酒酒,否则就真应了“吃肉不喝酒,全当喂了狗”那句话了。
记得有一次,我们五个人买了一只七八公斤的小驹俪炖上准备晚上扎实的搓一顿。我和其中三个人在里屋打麻将,安排一个叫文成的人在外面看着炖肉。大约两三个小时后,发现文成在外屋的炕上睡着了后,我们四个相对的诡异一笑,悄悄的掀开锅盖开始翻腾着准备一人抢上几根肋把(羊排)吃了再说。没想到的是,满锅翻遍居然没有见到一根肋把,这时正在“睡觉”的文成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这家伙在我们打牌的时候一个人将一只羊的肋把全部吃光并把骨头放在炉子里烧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