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不同的人演绎不同的故事,永远不要试图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寻相近的脚本,去临摹自己的人生故事。 人生的故事很长,如果平淡无奇,没有人物,事件的跌荡起伏,平仄相拥,那么就如同嚼无味的口香糖,越嚼越没劲儿,乏味无趣。
那些习惯了从小到大被别人称赞为好孩子 和乖宝宝的人,或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按着父母为他撰写的故事情节,一步一步,安安稳稳地把自己的故事讲完。然而,这些好孩子和乖宝宝们真的认为,这样的故事属于他们吗?他们喜欢这样被安排的故事吗?这样被安排出来地故事只属于他们自己,而不雷同吗?
而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知道在父母眼里,所谓别人家的好孩子和乖宝宝们可能将会有着安逸的人生,有着别样的故事。但是,他们并不紧张自己的人生就不完美,自己的故事就不精彩,因为他们属于自己,独特的自己。他们可以按着自己的方式去演绎故事,至少这样的故事只属于他们自己。
正是由于故事是属于自己的,你只能自己去创造,去发现,去追寻,你没有可以模仿得到,借鉴得到任何可以让你独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在追求的过程中,与其守株待兔地等待未知的结果,不如大胆地去实践这个充满惊险与惊喜的过程,你最终会发现这个故事看起来是那么地富有剧情,哪怕会有狗血情节,也会是一个前奏,高潮和后续都可以讲得生动的故事。
每个人都会不经意地被绑架于别人的故事里。就好像,每个人都会不经意地被活在别人的眼里,或优秀,或平庸,或高雅,或媚俗,或实在,或城府。然而,活在自己的心里却是很难。 你只能从你的故事里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认知,去学会清楚而真实地判断你想要什么,能干什么?哪怕,判断依据常常变化无常。
某些时候,我们总是能很容易地从别人身上找到一种引起我们本能中最渴求窥探隐私的欲望,从别人的故事中道听,八卦,图说……只为了找寻那么一点儿和自己某种特性等同的属获感,或者为了从别人的劣根性中猎奇出从灵魂深处鄙夷他人的自我优越感。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恰当,却乐此不彼。
白岩松说过:“我以嘴而活着,自然也活在别人的嘴里”。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给别人一点儿谈资,无论好坏,至少坏不到哪里,以至于能让他们的闲暇时光不是那么地无趣,能让自己更多地体现出那么一点儿新闻价值。而这样的价值,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能让我们从别人的故事里发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只是,我们并没有必要当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