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君的《时间的压力》,说屈原是第一个独唱的灵魂。最早知道他是因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告诫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借此让我再读屈原。中国的诗神是屈原。屈原留给历史的最后表情是委屈,满腔忠贞,满腹委屈的屈原。行吟泽畔,行吟于遍生橘树的楚国,走进历史深处,走进一个水气淋漓的节日,这个节日就是端阳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若能朝秦暮楚,人间必无屈原这是解读屈原异乎寻常感情的基础。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像离骚那样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屈原之乡不是一山一水一村一城,而这苍茫的遍生橘树的楚国。他写过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福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身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屈原之魂扩张了中国人的文化事业和情感深度。一位诗人如果能让历代读者百读不厌的价值,那么他一定具备可以让读者自我发现的功能。说不尽的屈原就像一面镜子,文人或非本人,都可以拿来照一照自己。有人照见面具,有人照见肝胆,还有人照见的不知是什么。
真正的文化一定是从泥土里,血液骨髓里长生长出来的,不是嘴皮子吧啦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