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人员回忆林彪生活:林彪性格孤僻,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林彪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的性格,既有他从小的性格因素,也和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因为意外遭遇的一次枪伤有关,那次枪伤让林彪的身体健康大受影响,落下了终身无法治愈的病根,这也让林彪孤僻的性格更为严重。
据林彪身边的工作人员们回忆,林彪特别怕风,从来不到室外走动,喜欢一个人在静静的房间里独自踱步,从不跟人扎堆,这种十分特异的生活习惯和孤僻的性格,让林彪在开国将帅群中显得有点另类。
平型关大捷后意外中枪
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振奋全国人民士气的一战,这一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全国军民和日寇周旋到底的信心。
平型关大捷,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打出来的,指挥这场战役的,正是当时担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
林彪自从参加革命以来,一直以沉默寡言而著称,性格内向的他,向来喜欢默默思考,和革命战友交流的时候并不算很多。
但在取得平型关大捷的那天晚上,一向沉默内向的林彪,也按捺不住兴奋之情,和身边的战友们一夜没有入睡,聊了整个晚上。
那天晚上,林彪和当时担任115师副师长的聂荣臻,还有陪同的工作人员,一起住进了离平型关不远的一户农家里,大家睡在同一张坑上,都兴奋得睡不着觉。
既然睡不着,大家索性聊了起来,素来不爱多话的林彪,也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老百姓们对日寇的痛恨之情,大家心中,都为八路军打出了威名而感到自豪,为能给中国老百姓们狠狠出一口气而感到兴奋。
这场大捷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轰动了全国,社会各界都纷纷发来贺电和贺信,这些贺电、贺信如同雪片一般向八路军115师的驻地飞来。
此时正值国共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之际,名义上的全国领袖蒋介石听闻这个消息后也十分兴奋,他正在为抗日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无能表现而头疼不已,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取得了这场大捷,正好可以作为蒋介石领导抗日不力的遮羞布。
蒋介石为此在一天之内发两封电报祝贺,对八路军进行通电嘉奖,平型关地处山西境内,蒋介石又让当时担任山西行政长官的阎锡山派遣慰问团、宣传队前往祝贺,蒋介石还授意自己手下的宣传力量,要多派记者,加大宣传力度。
阎锡山的部队敲锣打鼓,抬着猪和羊,来到一一五师驻地庆贺,国民党的文艺团体也很快赶来,还以此战为题材拍了电影。
山西百姓们对坚定抗日的八路军拥护是发自内心的,当地的百姓们自发地到八路军办事处慰问,一批又一批的络绎不绝,连五台山的和尚也加入了欢庆和慰问的队伍。
此时,正意气风发的林彪,怎么也没想到,就在刚刚取得平型关大捷后不久,他就因为意外中枪,只能告别战场很长一段时间,而且这次中枪更给他留下了终身无法治愈的病根,让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
林彪中枪,发生在他率直属队路过的山西阎隰县千家庄时,开枪的是阎锡山手下的晋军。
当时阎锡山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关系十分微妙,阎锡山十分提防在山西省活动的八路军,唯恐八路军占据了他的地盘,但他又想让八路军替他打仗,赶走盘踞在山西的日寇,因此,阎锡山最后给八路军划定了二十一个县的活动范围。
这二十一个县的区域还很复杂,有些整个县都允许八路军活动,有些是县内的部分范围允许八路军活动,这给八路军正常的行军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我党因此要求把这些县确定下来,由国民党政府及阎锡山通令各县县政府,并下达给山西活动的友军及地方武装部队,避免因区域不明、任务不定发生纠纷。
在取得平型关大捷后,林彪准备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向晋西南挺进,其中要经过的阎隰县不属于划定给八路军活动的范围,因此林彪事先嘱咐与驻防此地的阎隰县以北军第十九军的警戒部队取得联络,但不料却因为晋军内部的沟通不力酿成了大祸。
接到八路军的消息后,晋军通知了班哨兵,但班哨兵却没有及时通知连哨兵,八路军的部队是紧跟在日军大部队后面行军的。
当日军的大部队经过时,阎锡山手下的连哨兵看见大股日军没敢放枪,但看到林彪等人率领的小股八路军部队时,却误以为是日军,一名士兵放了一枪,将林彪从马上击了下来。
林彪中枪之后,一直流传着他因为穿了缴获的日军黄呢子大衣,而被人误认为是日军,这里面,其实是个以讹传讹的误会。
林彪此次行军,亲自率领的是骑兵通信班,班里确实有不少战士穿着从日军那里缴获黄呢子大衣,这种衣服既保暖又不臃肿,在寒冷的北方十分实用,但林彪本人这一天穿着的是灰布面的八路军干部大衣,因此,黄呢子大衣并不是林彪中枪的直接原因。
林彪中枪,跟他当时骑着的那匹大洋马离不开关系,当时八路军缴获了一批走马,走马是经过特别训练的马,走路和一般的马不一样,左边两条腿一组,右边两条腿一组,这样走很稳当,也很快,走马的价格也远比一般的马要贵,但偏偏林彪不喜欢走马。
林彪有一个十分特殊的习惯,那就是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他养成了喜欢颠簸的癖好,因此他没有选择骑走路平稳的走马,而是选择了一匹杂交的大洋马。
这匹大洋马红红的颜色,十分显眼,也正因为如此,晋军的士兵一眼看去,就觉得坐着那么显眼的洋马,肯定是个长官,因此就瞄准他开枪了。
事后,当时在林彪身边的同志们也回忆,如果林彪当时要骑一匹走马的话,恐怕就不会遇上那颗唯一的子弹了。
林彪中枪受伤后,八路军的部队赶紧停了下来,准备紧急料理好林彪的伤口,还好林彪的伤口属于贯通伤,子弹没有留在体内,不需要动手术。
当时进军晋西南的八路军行军队伍很长,卫生部离林彪所在的司令部还很远,随行的卫生科长彭芸生就先将林彪的伤口包扎好,等队伍后面的一一五师卫生部部长谷广善再赶来做进一步的处理。
谷广善后去看枪击现场。这一枪是从侧后面打过来的,林谷广善在地上还捡到了一小块被打断的肋骨,足足有半寸长,可见这一枪打得确实不轻。
因为林彪的伤情十分严重,当时担任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决定送林彪到延安去治病。
林彪所受的枪伤影响到了内脏,他的肺部也有伤,但当时部队的野战医院条件有限,谷广善凭肉眼也无法判断林彪左肺的伤到底有多严重,只能先采取保守疗法。
林彪受伤的消息紧急传递到延安后,毛主席等人也十分担心,在林彪中枪的第二天,延安那边就派来了建国后曾任农业部部长的江一真医生和一名外科博士,来接林彪到延安中央医院治疗。
延安当时的医疗条件不算很好,但毕竟那里有苏联专家,而且没有遭受日寇的直接攻击,可以让林彪安心养伤一段时间。
林彪在谷广善等人的悉心照料下,恢复得很快,他在负伤七八天后,伤口就已经愈合得很好,甚至能自己走动了,精神也很好,但他时不时感到疼痛,谷广善估计他这一枪应该是伤到了神经。
后来经江一真医生检查后,发现这一枪差一点打到动脉,要是打到动脉,林彪可能就无法活下来了,另外这一枪差半寸就打到脊柱,如果打中脊柱,那林彪的下半身肯定瘫痪了,
这一枪让林彪留下了病根,但没有打到动脉和脊柱,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林彪负伤的地方离黄河不远,过了黄河就是延安,因此林彪很快就被接到了延安,在那里一边养伤一边工作。
虽然林彪的枪伤看起来恢复的已经差不多了,但是他有了比较明显的后遗症,所以党中央把林彪送到了苏联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1938年冬天,为了治疗枪伤,林彪只能离开抗日战场,搭乘飞机前往苏联。
性格孤僻,沉默寡言
来到苏联后,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本来就性格内向的林彪更加寡言少语,再加上他的伤势严重,手术医治情况不理想,子弹伤及了背椎神经,恢复过程缓慢,还留下许多后遗症,林彪心情更加沉郁。
据当时与林彪一同在苏联的同志们回忆,林彪来苏联以后,表面上很平静,但在自己房子里经常发脾气。
在当时的苏联,狩猎运动十分流行,但林彪素来不喜欢运动,受伤后更是很少进行户外活动,苏联著名的库契诺猎场他从未去过。
在病痛的折磨下,他越发不苟言笑,严肃得像个木雕,他把精力转向攻读英、法、德、俄等国著名军事家的著作,潜心研究军事理论,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没完没了地踱步、转圈和研究地图。
天性好静的林彪,在苏联治疗了整整三年,这期间他不抽烟,不喝酒,不社交,不跳舞,不参加任何形式的聚会,整天闷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他就是读书和沉思,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没有一点变化。
1941年12月29日,身体有所好转的林彪,乘坐苏联军用飞机回到中国,在新疆落地。
林彪一到新疆,掌控新疆的军阀盛世才就电告了蒋介石,当时的国共关系已经开始变得紧张,考虑到林彪指挥平型关大捷的声望,蒋介石命令西安和兰州等地的国民党军队一律不许留难,林彪因此得以顺利回到延安。
林彪从苏联回国后,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他更是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大放异彩,但孤僻的性格,以及因为枪伤导致的生活习惯,让他在新中国开国的将帅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林彪在建国后,每次去大连,都会住进大连的南山别墅,据南山别墅的工作人员回忆,林彪怕风,也不会在室外走动,就算出门,也是卧室直通车库去坐车的。
林彪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和别墅中的工作人员打照面,他的生活很有规律,他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而在这之前,工作人员会把他要用的洗脸水放好,牙膏挤好。
为了避免林彪和工作人员的见面,林彪会从中央走廊进出,而工作人员就选择侧面走廊。
平日里,林彪喜欢在走廊里散散步,他在一条走廊里走动时,内勤人员便绕到另一侧走廊,在暗中保卫和监护着他,但尽量避免和他正面接触。
林彪每天都显得心事重重,沉默寡言,南山别墅中一位贴身侍候林彪的工作人员,在陪伴林彪的十余天里,林彪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林彪也很少和秘书讲话,别墅里几乎听不到他讲话的声音。
林彪在乘坐专机时,话也很少,他只要坐进包厢,不是批阅文件,就是靠着飞机的玻璃窗凝思眺望,时常一看就是个把小时,只有一次他跟专机上的服务员说自己脊椎上还残留着弹片,一直怕风、怕冷、怕受阳光刺激。
解放后,其他几位共和国元帅都喜欢在一起凑热闹,但林彪从来不参加,他住的院子每天都静悄悄的。
当身体稍微好点,不用卧床休息的时候,林彪就一个人在静静的房间里独自踱步,同时嘴里念念有词,当觉得嘴里念叨的内容值得记下来时,他就记在纸上,然后继续念一会儿,觉得不满意了,就把写好的纸揉成一团扔掉,重新拿张纸再写。
他这样一边自说自话,一边写写揉揉,能自己呆上一整天。
如此性格的林彪,在生活中更是与玩笑绝缘,他从不会跟人开玩笑,据林彪身边的工作人员们回忆,他一生中很有可能只开过一次玩笑,而且玩笑的效果也并不好。
那次玩笑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在召开东北局会议上,林彪在和大家一起吃饭时,开了一个玩笑,是说一个苏联人和一个中国人的对话,苏联人问中国人喝酒吗,中国人说不,苏联人又问抽烟吗,中国人也说不要,苏联人最后说,那活着有什么意思。
但这个笑话当时并没有令大家发笑,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也确实不擅长讲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