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2月25日加入书香特邀评文嘉宾,26日正式发布点评,到今日刚好一周。
总计点评17个,群里点评活动活跃1次。
大约评过短篇、微小说、散文、诗歌、读书笔记。
结构基本是——
“书香特邀评语
概括:
亮点:
提升: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期待下篇”
评文思路:
1、负责的专题中,尽可能消灭“零评论”
2、看到文章构思巧妙,只差些细节的,就想多评几句
3、看到文章感情真挚,但问题不少的,也会认真说几句个人观点
二、感想
加入评文团两个原因,一是好奇组织架构,二是希望有个身份去点评。
自从开始写点评后,我就发现这也不是个好干的差事。因为我的想法是,通过点评给书友一点微光,这光既让它知道自己的亮,又让它知道自己的暗。只有看到了自己,才知道往哪走更亮。
有些书友认可,会回复认可或者给评论点赞;有些书友认可,会回复后来私信交流;还有些书友认可,会回头修改自己的文。这些都是令我期待的反响。
当然也有书友不回复,或者模糊回复的,我知道这是不认可的。这很正常,我也十分理解。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碰撞本就时常存在,你不懂我,我不怪你。只是后续尽量少评人家的文,以免让人不快。
我愿意也确实相信:只有写不好的文,没有改不好的文。希望与诸君在此共同进步。
三、反省
不评文时,我是个普通读者,也是个普通作者。
收到别人的评论第一反应总是欣喜的,感受到文字被关注,好奇读者什么感受。如果是夸奖的话当然让我开心,但时间久了,我发现沉浸其中会让我得不到提升,会让我认不清楚自己。
我开始自己一遍遍读自己的文挑错,开始把文拿给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挑错,开始用严苛一些的目光审度自己。
问题渐渐地暴露出来。
的、得、地的用法是大多作者都存在的通病,也是我的病。只不过我是间歇性“发病”,不发病的时候也能分清楚用法。
标点符号在普通场景的应用尚可,稍复杂的句子就总拿不准该怎么用。似乎也是很多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
错别字更是难免的,好在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仔细看几遍文发现。
人物行为动机,这一点我其实自认为算比较注重的了。不过昨天一个看小说很多的朋友帮我看了一篇文后,提出一个关键点,恰恰就是被我忽略的人物行为动机。好笑的是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构思了,但是不知何故没写进去,后续自己检查也没发现。一篇文想要逻辑顺畅,人物行为动机都要交代清楚,不然就只是作者知道为什么,读者一头雾水。
不常见器具描述,这也属于细节刻画了。还是上文的那个朋友,帮我找到一个被我忽略的不常见器具描述问题。她说:“如果我恰好不了解那么多,单单一个器具名字加几句侧面描写,理解起来是有困难和差异的。”我觉得很对。所以这类描述适合添加正面描写,比如器具的材质、形状、颜色等等,给读者一个更直观的印象,大概知道我在说什么东西。
四、回应
我对朋友给予的宝贵建议第一时间回复了认可,然后交流了我打算改进的地方。
今天上午补完昨天的日更,我立刻去改文,改好了自己推演一遍没什么大问题,就赶紧跟朋友说请她再看看。
“这就改了!嗯,比昨天看的好。”
原本不如昨天的阳光,在我看来也瞬间觉得应该得到夸奖。我在房间里又唱又跳,比出去玩还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