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上大学之前以为大学是像青春偶像剧里的那样浪漫,可是当自己自己真的成为大学里的一员时,发现确实挺“浪漫”的,每日与书为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陪着它,不离不弃,我们相依在教室、图书馆、寝室。有时候会嫌弃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兄弟姊妹,看得眼花缭乱、云里雾里,可是就这样走着走着,似乎快看到了驶离大学的列车正向我奔来。
从入学到毕业中间有四年,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长,不过也可以是很短,因为你很“忙”,大一忙着早晚自习、忙着上课、忙着各种社团;大二忙着专业、忙着恋爱、忙着享受;而到了大三就忙着考证、考研等等。而说到考证,就忍不住想要谈谈我的感受了。
作为一个英专生,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四级那是必考的,就不多说了。普通话证书也在课业不忙的时候考过了。再说说教资,去年一次性报了三科,过了两科,还有一门挂了,我说不出我为什么要去考这个证,或许是因为从小家里就念叨当老师好,工作稳定、假期多;或许是因为周围的人都考了,觉得自己也有必要去拿下;又或许是因为怕自己以后毕业就失业,多个证多份保险吧,索性就去考了。
之后,我在考完教资的第二个月又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导游资格证书的考试,那个时候感觉自己发了疯似的,天天上完课就跑去图书馆,上一些大课的时候也带着书。一个月看完四本书,还要刷大量的题,没有时间玩手机,微博、抖音、B站,还有各种刷剧APP都丢在了一边,那时候手机的角色也仅仅是个联系的媒介,晚上一两点睡,经常彻夜不眠(可能是有些失眠),就这样度过了一个月,考试终于结束了。但是,笔试是结束了,面试又来了,几天时间要准备12个景点的长篇幅导游词,我懵了,又继续在走廊上叽叽呀呀的背书,躺在被窝里默默地回忆着记过的词。面试却寥寥几分钟结束了。整个过程,我觉得比高考还疯狂,我看过图书馆里那些考证的人,每一个都起早贪黑、马不停蹄,准备着各自专业的证书考试,还有自己喜欢的行业的测试,以及一些对自己以后工作有帮助的相关考试。刚刚拿完机动车驾驶证,现在,我又在准备着计算机二级考试。
有时候,我们考的证,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也不一定是能道不清缘由的,只是潜意识里觉得要去做。像我就是,我并不明确自己为社么要去考个导游证,只是觉得以后会用得上,当然也可能根本就用不上。以前,不懂他们为什么要考那么多证,现在懂了,有时候,一些东西好像并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你觉得有需要就会去做,不管是什么缘由。
你做必有因,可能只有忙碌起来的生活才会充实,这也不失为一种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