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二、辨隨應(分二科) 申一、應策發(分二科) 酉一、作意策發
【若於其眼所識色中、應策眼根,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應策意根;即便於彼作意策發,如是策發、令不雜染。】
在「廣辨二相」這一科裏邊分三科,第一科「總舉」,第二科「隨釋」,現在是第三科「結義」。「結義」這裏邊分二科,第一科「辨差別」,辨這個「防護諸根」和「修行律儀」的差別。現在是第二科「辨隨應」就是隨其所應,分二科,第一科是「應策發」。
「若於其眼所識色中」,假設這位修行人他遇見這樣的境界,就是眼所了別的色的境界裏邊,這個境界能幫助你心清淨,那你就應該「策眼根」,就是警策你自己的眼根去觀察這個色。「及於其耳」,這耳所聽的聲音裏邊,這個聲音能幫助你心清淨,那你就策你的耳根,警策你的耳根去聽這個聲音、去觀察這個聲音。「鼻舌身意」,這個意所識法裏邊能幫助你心清淨的,你就「應策意根」,那就鞭策你這個意根去觀察這個法。「即便於彼作意策發」,因為你所接觸的色聲香味觸法能幫助你心清淨,你「便於彼」 於彼境界「作意策發」,這個「作意」就是你主動的警覺你的心,去發動你的這個眼耳鼻舌身意去觀察這色聲香味觸法的。「如是策發,令不雜染」,這樣的發動你的心,其中一個原則就是,不是染汙的事情、令你心清淨,你就應該這樣做。
這是第一科「作意策發」,下面第二科「結名防護」。
酉二、結名防護
【由是因緣於此雜染防護眼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如是名為防護眼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
「由是因緣於此雜染防護眼根」,就由於你能夠策發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由於這樣的原因,「於此雜染」的境界你能夠防護,防止這個雜染的染汙你,能保護你的眼根的清淨,保護你耳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的清淨,「如是名為防護眼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這叫做防護。
申二、不應策發(分二科) 酉一、遍不策發
【若於其眼所識色中、不應策發所有眼根,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不應策發所有意根,即便於彼偏一切種而不策發。不策發故令不雜染。】
這是第二科「不應策發」,前面是應該策發,現在是第二科不應該策發。分二科,第一科是「遍不策發」,普遍的你不要去發動。
「若於其眼所識色中」,若是對於你的眼根所了別的色,不能令你心清淨叫你心裏面染汙了,這個時候「不應策發所有眼根」,你就不要發動你的眼根去觀察那個色,是這個意思。「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不應策發所有意根」,就是那個境界令你心染汙,你就不要發動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去觀察那個境界。「即便於彼遍一切種而不策發」,你這個時候「即便」,你立刻地應該與所有的境界、各式各樣的境界「一切種」,只要是令你心不清淨,你就不要發動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去同它接觸。「不策發故,令不雜染」,你這個眼耳鼻舌身意在你的智慧的控制之下去做什麼什麼…活動,就是這樣意思。因為你現在知道那個境界令心染汙,你就「不策發」,不發動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同它接觸,使令你的心不雜染、不染汙。
酉二、結修律儀
【由是因緣,於此雜染修根律儀。如是名為能正修行眼根律儀、廣說乃至能正修行意根律儀。】
這是第二科「結修律儀」。由於你自己控制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了,所以對這雜染法就防止住了,使令你這個心、使令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合乎律儀。「如是名為能正修行眼根的律儀,廣說乃至能正修行意根的律儀」。
這是這一科的大意。這個《披尋記》你們自己讀一讀好了。(201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