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烦躁了,接受的知识、信息越来越多,获取认知的渠道越来越多,社会百态,人性美丑一一呈现,很难再去静静的看完一本书,很难再像从前那样那么期待每晚的那两集电视剧,我亦是如此烦躁,急切,不安,浑浑噩噩,可我有个长处,善于和自己交流,善于问自己问题的根源,找解决的办法!
一切的根源是自己对自己超越期望的要求,明明本一凡人却总是异想天开,明明资质平平却硬想改命换天,明明束手无策却硬是迎难而上,做的少,想的多,便有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一讽刺,我不曾记得谁写过一段话“还没佩好剑,转身便是江湖”,猝不及防的从学校直接步入社会,猝不及防的从理想直接转为现实,这些反应,压力如身体在做完手术后对外来器官的排斥,不想接受又不得不接受,我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两眼一抹黑不知路在何处,走过弯路,遇过暗流,跌跌撞撞,风尘仆仆!
我记得那个高二的夏天的假期,一本《平凡的世界》让我充实,自在,有时入迷太深竟为书中人物愤愤不平,潸然泪下,也记得家乡风吹麦浪的美景,奶牛悠悠吃草的草坡,开满野花的山沟,这些无不让人内心感到温暖和充实!一股脑都长大了,面对这以前不敢想的事,一切都那么措手不及,谁也没教过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如何在岁月这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中平稳的驾驶生活这条小船,直到后来我才发现所谓的道理,其实就是自己生活的积累,所谓的成熟就是自己能抗多大的事,一切不过是你坐在生活这辆只能前进客车上边走便拥有,便走便失去的过程!
有时候迷茫我会选择诗歌,这承载了几千年思想精髓的句子,犹如黑暗屋子里的一束光,给人希望,让人温暖,如苏轼的这首词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知道这种阔达的心态要经过岁月的沉淀,但这些精神世界的先行者已经告诉你如何生活!
写这些杂文稍解心中烦闷,有些路别人带着走或许根本没有自己走的精彩,我不为走错的路辩解,只是一次次和自己和解,告诉自己任世间波谲云诡,要独守内心一方天地,犹如有一道门,里面有采菊东篱下,梅花傲骨香,外面却是柴米油盐醋,吃穿住行衣,这些都不冲突,世俗久了关上门和自己去看看那一方天地的菊花,闻闻梅开香气,走走难走的蜀道,听听急切的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