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有个深刻的洞见,这样说来有点故弄玄虚,不过对我来说的确是这样。以前看到一句话,孩子自己会长得很好,大人别添乱就行了。我假模假样的好像又明白又认同的样子,在头脑上觉得这是对的,其实内心并没有什么共鸣。
今天下午,涛涛回来在看Ipad,我对他不写作业光看Ipad有些情绪。我认为,他应该先写作业,再看Ipad,但是呢,我们有约定好的规则,就是周五放学后有2个半小时的电子时间,可以自由使用。
下面我得勇敢的袒露一下我卑鄙的部分,当然当时我是无意识的运作的。基于我内心这个应该,我一脸严肃的跟涛涛说,你这么多作业,还要练琴,明天还要参加生日party,你要好好的分配一下你的时间。
这句话,貌似没什么问题,我说的都句句在理,看起来也是为涛涛着想。但是我这句话背后的潜意识和带出来的能量是不同的。
从那时候起,涛涛开始感到焦虑,吃完饭就努力写作业,但是越写越烦,跟我说感到压力很大,很焦虑。我还貌似理解的说,不用着急,慢慢写,妈妈陪着你。
涛涛的焦虑没有丝毫缓解,当他给钢笔灌墨水的时候,洒出来了,他就哭了,再等到爸爸回来说他几句写字要认真,他就崩溃的大哭了。
在我平复下心情倾听他的时候,我回头看整个事件,看到了我隐性传递的情绪和焦虑,我没有发脾气,看似没有指责,看似情绪很平静。好像讲的都是对的,孩子无从反驳,但我点燃了一个导火索而不自知。
这是我的一个行为模式,要更加觉察自己,觉察更精微的部分。有时候语言真是苍白,带着不同的意图,情绪,讲同一句话,达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最后要鼓励一下自己,发现了自己这样一个模式,后面也认真倾听了涛涛,他大哭之后也说出了自己的情绪,感受以及引发的事件,虽然倾听的并不彻底,但也迈出了实践的步伐,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