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键盘声,噼里啪啦。
像永不停歇的雨。
我对着屏幕,修改第18版方案。
光标闪烁,吞噬着时间。
微信图标在跳动。
红色的数字,不断增加。
每一个提醒,都是一份催促。
世界变得很吵。
心里却很空。
我关掉所有窗口。
打开一本薄薄的诗集。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十个字,像十滴清泉。
落在焦灼的心上。
想起白天的会议。
每个人都急着表达。
却没人真正在听。
语言变成了工具。
用来攻击,用来防卫。
唯独不用来理解。
而在这里。
在这些泛黄的书页里。
语言是桥。
通往另一个人的内心。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年前的感慨。
依然鲜活。
地铁里,人人都看手机。
短视频,三秒一个笑点。
笑过之后,更深的空洞。
那些不断刷新的信息。
像沙滩上的字。
潮水一来,就消失了。
可是文字不同。
它们沉静地等待。
等一颗愿意慢下来的心。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的孤独。
在今天依然成立。
我的外婆不识字。
但她记得很多童谣。
在夏夜的星空下。
她轻轻哼唱。
那些古老的韵律。
比任何流行歌都长久。
现在,童谣消失了。
孩子们玩着平板电脑。
他们的快乐很直接。
也很容易厌倦。
也许,文学的希望。
不在对抗,而在并存。
就像公园里。
既有喧闹的广场舞。
也有安静的读书角。
一个朋友告诉我。
她给五岁的孩子读诗。
“床前明月光。”
孩子问:为什么是霜?
这个为什么,就是种子。
另一个朋友是程序员。
他在代码注释里写俳句。
“夜深人静时,
bug如繁星,
一一数尽。”
这是他的抵抗。
不必哀叹。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喧嚣。
魏晋的名士,盛唐的诗人。
他们都曾活在当下。
也都创造了永恒。
重要的不是形式。
是那份凝视内心的勇气。
在所有人都向外奔跑时。
敢停下来,向内看。
就像此刻。
我合上诗集。
窗外的霓虹依然闪烁。
但心里有了一片月光。
这月光很淡。
照不亮整个城市。
但足够让我看清。
回家的路。
也许明天。
我依然要修改第19版方案。
依然要回复无数微信。
但我知道。
在某个角落。
有些文字在等我。
它们不说话。
只是静静存在。
像深山里的古寺。
你来了,它就在。
你不来,它也在。
这就是够了。
不需要更多。
只要还有人在深夜读书。
只要还有孩子问为什么。
只要还有人在代码里写诗。
文学就不会消失。
它像地下的暗流。
安静地流淌。
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突然涌出地面。
滋养一片新绿。
我们都是这暗流的一部分。
在字里行间相遇。
在沉默中相知。
你看,天快亮了。
新的一天就要开始。
带着这份安静。
我可以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