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的零食放在桌子上怎么就不见了?”
我好生气:
那么我是应该狂吼一通?
还是悄悄把隔壁桌的零食吃掉?
“车开得好好的,突然被强行前方切入,不得不猛地踩刹车,然后隐形眼镜差点掉出来?”
我很愤怒:
那么我是应该按喇叭并怒吼一声?
还是忍气吞声?
“明明团队都讨论完毕达成共识准备开工,却有人一意孤行,非要偏激的坚持自己的想法,让团队按个人想法行事?”
我要气死了:
那么我是应该与队友一起和Ta争执一番?
还是化愤怒为食欲而最终变为纪念性脂肪?
“读读社会新闻,惨剧天天都在上演,无人问津的弱势群体,手无寸铁的医护人员,楚门的世界,这一切是不是也映衬着自己渺小的身影?”
我感到愤怒:
那么我应该加入网络愤怒的大团队,去评论甚至辱骂?
还是对着屏幕悲观无助地叹息,感觉自己心里的一部分慢慢变冷?
与愤怒的对话
终于,有一天,我的愤怒情绪(艺名:NuNu)很委屈地哭诉:
“为什么我没有权利去选择出场或不出场?”
我「一本正经」地说:
“因为你的权利不符合我接受的教育。”
NuNu说:
“哈?为什么焦虑、忧郁、恐惧、厌恶、喜悦都有权利呢?”
我说:
“
因为,
焦虑使我显得有责任感,
不焦虑体现我的包容;
忧郁使我文艺,
不忧郁体现我的乐观;
恐惧帮助我活下来,
不恐惧体现我的勇敢;
厌恶显得我有很好的品味,
不厌恶体现我的随和;
喜悦告诉我我的生活如此欢乐,
不喜悦体现我有较高的标准。
But,
愤怒?我想不出。
”
NuNu哭了。
我继续说:
“愤怒会使我显得没有修养,没有自控力,是造成婚姻冲突、父母与儿女争执以及职场关系紧张(Tension)的主要原因。
如果愤怒后,没有人认同我的愤怒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NuNu说:
“可是如果人类面对世界和生活中的歧视、欺凌和邪恶都没有愤怒的能力,那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它还会可爱吗?”
我突然觉得NuNu说得很有道理。
愤怒的生理反应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杏仁核(Amygdala)释放一类神经递质,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使得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升高,能量突增,血压升高,心跳加快。
研究表示,生气激发起了“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 or Flight Response)中的“战斗”反应,开启个体战斗防御机制。
虽然长期处于愤怒之中会增加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但是愤怒同时也可以增加我们胜利或存活的可能,并且一味地压抑愤怒,会将愤怒转化为另外的情绪——沮丧、无助和抑郁。
“
所以,愤怒应是一个中性词,它的定义应回归于一种纯粹的情绪反应。
合理地释放愤怒与合理地控制并转移和转化愤怒,两者都应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
合理地释放愤怒
理解暴怒和易暴怒的人
暴怒是过度形式的愤怒,暴怒是长期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愤怒:
即释放与控制,造成的。
当人们暴怒的时候,是人们最脆弱的时候。
暴怒的强度与痛苦承受力(Distress Tolerance)和挫折容忍力(Frustration Tolerance)相关。
容易暴怒的人,或先天或后天地具有较低的痛苦承受力和较低的挫折容忍力。这两者均不是衡量个体对于痛苦和挫折的感知能力,而是更侧重于衡量个体在面对痛苦与挫败时的行为。
所以,暴怒的本质是痛苦或挫败的行为外化。
暴怒是我们的认知中“最快最强大最具攻击性”的对抗威胁的行为表达方式。个体经历过被伤害而无力反抗的时刻,经历过被恐惧淹没却无法逃脱的时刻,经历过沮丧却无所依的时刻。这些负面记忆被标记为“威胁和不公”而被大脑默默存储下来。后来当个体遇到相同的“威胁和不公”的情景时,暴怒便挺身而出。
儿时经历或目睹欺凌的孩子,成年后很有可能会对一切欺凌产生暴怒,以此来保护自己;儿时经历或目睹暴力的孩子,成年后很有可能会对所有暴力行为产生暴怒。
暴怒,也许正保护着一个伤痕累累的灵魂。
换一种表达方式
我们常常在事后后悔在愤怒时脱口而出的气话,因为很多话并不是真实的想法,而仅仅是在愤怒那一刻激烈的表达,意图将自己感知的伤害和挫败感转嫁到对方身上。
可是对方却会误认为我们说的话就是我们的真实想法。这就为人际关系埋下了隐患。
换一种表达方式,比如努力把言语表达限制在引发冲突的事件本身,也就是“就事论事”。尽量避免使用“总是”、“从来”和“根本”这些词汇。因为他们是一种破坏性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建设性的解决方式。
况且当我们冷静下来思考,这些“从来”、“总是”和“根本”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存在过度泛化的趋势的。抛开转移伤害与挫败感的意图,客观自信地陈述问题、据理力争,会获得更多的认可。
自信沟通
很多时候,日常的愤怒起源于沟通不良,争执各方都被情绪操纵而急于说结论。
在争执中,自信沟通(Assertive Communication)是以一种开放、诚实和直接的方式表达正面和负面的想法和感受。它是在被动沟通(逆来顺受和无助)和攻击型沟通(如傲慢、讽刺和操纵)中寻求一个平衡。
自信沟通者的信念是:
“我是对的,对方也是对的;但我不一定全部正确,而对方也不一定全部错误;我承认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尊重对方的权利。”
自信沟通使双方会在冲突依旧存在的情况下,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一个很重要的表达技巧就是总是尝试以“我”作为句子的起始,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比如,小汪今天开会迟到了半个小时,小喵可以很愤怒地说“你怎么又迟到了?你怎么这么浪费我们的时间?”;也可以换个方式说“我希望大家可以遵守时间。我希望大家可以尊重彼此的的时间。因为我希望我们可以快速高效地结束会议。”
控制, 转化和转移愤怒
使用幽默
傻傻的幽默感也可以帮我们很好地转移愤怒。幽默不等同于讽刺,幽默更多是对于现实情境的故意错位解读,幽默需要想象力、迁移能力和关联能力。人格魅力的一部分就是会用幽默化解尴尬。
有一天,苏格拉底在家里看书,他的妻子抱怨起来,言语中充满了愤怒。不巧的是一位学生在门外找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走出房屋准备为学生开大门的时候,他的妻子愤怒地将一盆水泼在了他的身上。然而,这一切都被苏格拉底的学生看到了。这是一个尴尬的场面。但苏格拉底笑了笑对学生说:“我就知道打完雷会下雨的。”
我们可以将争执的对方想象成一个卡通形象或是一种动物,这种傻乎乎的想象很滑稽并且也有神奇的效果。
比如面对盛气凌人的争执者,小汪会把Ta想象成一个大头“唐老鸭”;
面对路上强行切入的司机,小汪会把Ta想象成一只“袋鼠”;
面对态度懈怠的服务生,小汪会把Ta想象成“Zootopia里的树懒”;
面对要求严苛的上司,小汪会把Ta想象成“Lion King里的丁满”;
面对擅长网络暴力的键盘侠们,小汪会把Ta们想象成一群进化未完全的AI机器人(即一坨代码)
将愤怒化作动力或灵感解决问题
所谓的“负面”的情绪也可能是有用的。换而言之,当个体不接纳、不认可“我可以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它才真正有害。
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一场比赛被分为三个部分:集中精力的开始,以深度自我反思为特征的中途,和原始本能全面爆发的最后冲刺。在最后冲刺部分,运动员最有可能使用愤怒、自我苛求和好斗的意念向终点冲去,最终完成比赛。愤怒带给我们很多力量。把这些力量好好利用起来,导向积极的行为模式,可以带来动力和灵感去改变现状。
通过自我意识冷静下来
当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时,如果想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的话,不妨试试将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摒除杂念,想象自己吸入的是平静,呼出的是愤怒。
同时练习“4-7-8”呼吸法:闭嘴,将舌头抵住上颚,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用鼻子吸入空气,心中从1数到4;屏气,心中从1数到7;张开嘴,缓缓将气体呼出,心中从1数到8。
然后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肩膀上,此时肩膀的肌肉处于一种紧绷和提升的状态,伴随着呼吸,将肩膀慢慢放松垂坠下来。
最后,希望大家驯化好愤怒这个小顽皮。
People can’t always control how they feel,
but they can control how they act.
Whatever happens,
you are not alone.
Reference
[1] Kashdan, T. B., & Biswas-Diener, R. (2015). The power of negative emotion. Oneworld Publications.
[2] Controlling anger before it controls you.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pa.org/topics/anger/control
[3] Roberton, T., Daffern, M., & Bucks, R. S. (2012). Emotion regulation and aggression.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17(1), 72-82.
[4]Szasz, P. L., Szentagotai, A., & Hofmann, S. G. (2011). The effect of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on anger.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9(2), 114-119.
[5] Martin, R. C., & Dahlen, E. R. (2004). Irrational beliefs and the 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of anger. Journal of Rational-Emotive and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 22(1), 3-20.
[6] Taylor, E. (1988). Anger interven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42(3), 147-155.
[7]Bridewell, W. B., & Chang, E. C. (1997).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hostility: Relations to anger-in, anger-out, and anger contro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2(4), 587-590.
[8] Everson, S. A., Goldberg, D. E., Kaplan, G. A., Julkunen, J., & Salonen, J. T. (1998). Anger expression and incident hypertension. Psychosomatic Medicine, 60(6), 730-735.
[9] Ellis, A. J., Vanderlind, W. M., & Beevers, C. G. (2013). Enhanced anger reactivity and reduced distress tolerance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37(3), 498-509.
[10] Mahon, N. E., Yarcheski, A., Yarcheski, T. J., & Hanks, M. M. (2007). Relations of low frustration tolerance beliefs with stres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young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Reports, 100(1), 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