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上午,一家三口集体行动,参加童府妈妈学社举办的儿童编程桌面游戏活动。我们的分工是:儿子参加活动体验编程,妈妈当助教协助老师开展活动,爸爸当后勤保障兼司机。
今天体验的是《机器乌龟》,活动开始,9个孩子按年龄的分成了3组,我跟廖妈换了一下,到低龄组(5-6岁)当了助教。老师讲了基本规则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游戏玩起来,整个过程有意外,也有惊喜,我记录一下我观察到的几个点:
一、关于规则
编程是一个关于规则的工作,所以体验游戏需要游戏相关人员先掌握游戏规则。游戏开始,需要通过掷骰子决定谁先出牌,壹壹第一轮掷了4,天天和晏晏小朋友掷的3,只能让相同数字的再掷一次,第二次分别掷了6和5,我和廖妈在确认出牌顺序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按照“654”数字的顺序决定出牌顺序。壹壹小朋友抗议了:“我第一次就赢了,应该先出啊”,说完,就委屈地到旁边去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两位助教意识到这个规则确实应该按轮次来,我们一个去跟壹壹沟通,安抚情绪,一个跟另外两位小朋友沟通刚才顺序确认方式有误,三个小朋友都认可掷骰子规则,游戏重新开始。
感悟: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比大人更强,反而大人们有时会喜欢擅自更改游戏规则,这个小插曲让我作为助教应该更多放手,不需要干预太多。在后面三轮的游戏中,掷骰子这个环节我没有再干预,孩子们自己掷了后就能确定出牌先后顺序了,再也没有争执。
二、关于学习力
游戏玩了四轮,每一轮设置的关卡都不一样。三个第一次接触编程游戏的孩子,我惊讶于他们强大的学习力。第一轮,三个孩子拿到宝石所用的步数完全不一样,分别是8、12、13。第二轮,差距缩小,完成步数分别是10、11、12。到了第三轮,三个孩子全部只用了10步。第四轮完成步数也一样。全程我没有指导任何一个人,只是提醒他们:不一定要按照一样的路径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考。全程他们自己的观察、计算、调整,竟然最后都能找到最优路径。
感悟: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学习,孩子们的全心投入,让他们不断优化自己的前进路径,很快掌握到技能技巧,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学习力,说明只要有兴趣,孩子学知识so easy,家长需要做什么呢,只需要给孩子们寻找一个这样的环境,带领孩子参加,让环境影响孩子,让孩子去参与创建环境,收获得不仅仅是一个对知识渴求的孩子,还会是一个小小社交家。今天参加活动的孩子都是第一次见面,结束后,壹壹跟伙伴们已经打成一片,最后分别还依依不舍呢。
三、关于输赢
当三个小朋友第三轮都找到了最有路径,第一个完成的壹壹很开心,觉得自己赢了,数完纸牌后,我告诉他们:你们都用了相同的步数,都找了最佳路径,你们都是胜利者,一起击掌庆祝一下吧,三个小盆友互相击掌,可开心了。游戏过程中,天天观察到大孩子组完成比较快,问我:“老师,他们先完成了赢了怎么办”,我告诉他:“他们是哥哥,进度跟我们不一样正常,我们这三个人是一个团队,我们只用关注我们的游戏,比比自己有没有比上次进步就可以了。”整个游戏中,三个孩子谈笑风生,感情在交流中升温。
感悟:只要涉及游戏,每个孩子会非常在乎输赢,输了会难受,赢了会雀跃,作为助教,就得在游戏中淡化这一点。游戏结束后,壹壹觉得自己今天赢了四轮,我说:“你说你赢了,其他小朋友也到了宝石点呢。”他说:“那我们都赢了,只是我比他们快点。”我说:“是的,只是你的方案更优化,他们后来也迅速掌握了。”现实世界竞争无处不在,我们希望孩子能懂得良性竞争,更懂团队合作,实现共赢。
抱团育儿,可以让孩子们有深度地交流,也能够看到每位家长的素养。一次小小的体验活动,有中科图灵科技的李总免费提供场地,也有几个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参与,带孩子过来参加的家长们也主动切换成了活动组织者,到现场后帮着布置场地、搬椅子搬材料,我们的助教、志愿者也很多都是家长,共建共创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很庆幸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也出了一份力,这种高质量的育儿环境,我和孩子想一直一直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