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工作原因,我接触了很多大学生志愿者。
经过观察,我发现同样都是大一的孩子,认知高低的差距却很明显,而这种差距往往都来自于家庭教育。
比如,上上周我先并不算隐晦地明示大家,当前的人员其实太多,所以我会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进行优化,但也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表现留到最后。这基本就等于是发布了最后通牒。
按道理来说,聪明的孩子应该能够品出味道来,然后好好完成自己的工作,可是就是有那么3个人,玩手机、擅自离岗、唠嗑、抱团排挤,还被管理人员和老师先后撞见,还就在我钉紧她们的时候。
甚至我因为这些行为当众批评了1个同学,为了杀鸡儆猴,又接着做了一对一沟通,然而神奇的是,这位同学不仅没听进去还反向指责我不留情面。
我是不太懂现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认知这个社会的。像这么天真的学生,一看就是那种温室的花朵,被家庭保护得太好没经历过什么风吹雨打,同样也没得到有什么有效的认知教育。而有些父母一样为孩子遮风挡雨,但是他们一定会传授起码的人情世故,社会的运行规律,培养成熟的思维逻辑。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总有人说普通人家的孩子往往晚熟,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成长的托举,不论是资源还是心智,总要自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可能30岁以后才能真正成熟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