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调整身体的原因休息在家,在读一本《大学》读后感《心路》,这是一本中西方思维的对话,当中华文化与西方科学相遇,《大学》会不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其实这是我第三次看这本书,为什么这么情有独钟,源于五年前看了刘丰教授的“生命维度”视频,那个视频太妙了,直至到现在我都忘记看了多少遍,后来就搜关于这方面的书,就找到视频的书面版《心路》,后来不知怎么就断了。30岁再拿起来,突然有点陌生,好像这本书似曾相似,却又离我好远。不管怎么样,既然再有心拿起来,它就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希望很多疑问都会迎刃而解。
先声明,绝非心灵鸡汤,就是觉得人家说的太对了,借此共勉,另外我不懂的还可以再思考思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其实我开智很慢,从22岁读《大学》,至少也有个10遍了吧,到30岁再读,这第一段还要好好揣摩才明白,不可以说是领悟。
《大学》第一功----止。人生过了差不多3/8,我也在反思自己,止还没有做到。第一步,知“止”,没有止,后面什么也没有。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当被情绪左右的时候,做不成任何事。如果一个人没有觉悟,没有觉察到他的生命方向的时候,大部分人经常处于往下的状态,这个状态一定要止住。这种往下牵动的能量是欲望,因为自己会有对物质的追求。这种欲望我是有意识的,因为从小到大,父母给的安全感,让我对财富并没有匮乏感,尽管并没有多少钱,也并不觉得自己有多贫穷,而毕业后工作,被老板忽悠,卖力地工作压榨自己,拿着生活都不够的薪水,却不自知,傻到天真。而后离开,我想着多挣钱,至少要养得起我父母和未来的家庭,也经历了好多,愉快的,不愉快的。另外。。。。。。其实写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一点了。心止了吗? 老板有老板的道,员工有员工的道,丈夫有丈夫的道,妻子有妻子的道,各行其道,走好自己的道,莫不要走到人家的道上,更别歪门邪道,那心就被欲望吞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结局。
关于欲望的克制,在我脑海里还是有点无形,难道什么都不追求? 今天看了一篇关于王力宏的报导,因为最近他胡子拉碴而上了热搜,我这才更多了解他,这个音乐才子是抠门出了名的,33岁给自己买了一个生日礼物,一万五的二手面包车,然后一直开,他的袜子基本都是穿到破洞,还舍不得扔,衣服都是穿个10年,行李箱破洞了补了一次又一次,生活连普通人都不如,那他每年这么多场演唱会的钱都去哪了,原来90%花在公益上,10%花在热爱的音乐创作上。完全超越了财富,他这个状态应该是比较好的状态,我又明白了一点点。
最后再刘宏毅老师的一句话:船总在动,要用锚来止;猴子总跳个不停,要把它拴在桩子上。修止就是修定,功夫有两个:一个是看住自己的脾气,不要乱发脾气;第二看住自己的习气,不要随着习气的惯性走。
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