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薛老师点评课,讲到让孩子在课堂上动笔。我有自己的一些感触。
我们经常上语文课,总是老师在不停地讲,学生认真地听,然后,回答出老师想要的答案。行云流水,看似完美无瑕,可是细想下来,却很少见到学生动笔书写。于是乎,孩子往往练就了一张巧嘴,却留下了一双笨手,难以用书面文字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
此话很有道理。用笔来思考,也就是要求学生边读边用书面文字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理解、阅读感受,书面记录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成果,更是自己阅读的心理轨迹。
那些那些在阅读时偶尔闪现的思想火花和灵光,因为有了笔才得以留下精彩;那种在阅读时的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其实展现的是思维的路径。
用笔来思考,就能让每一个同学都实实在在地经历思考的过程,总有属于自己的见解和话语,从而打破了少数优秀学生独占课堂话语权的局面。
我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们不爱动脑,不爱思考,其实仔细想想,是我们在课堂上扼杀了孩子动脑的权利,总想让孩子随着我们的思路走,总想听到我们想要的答案,我们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讲下去,却没有让孩子思考,四下语文有一个单元教批注,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我告诉孩子们,每个人的批注不一定一样,但是你的批注只要是发自肺腑的,那就是极好的批注。
在以后的课堂上,多多让孩子动手,希望我的孩子当一名“动口又动手”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