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应该有免于受伤害的权利”
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医生再次发声,之前他说过一段话引发国人共鸣,那就是不要欺负听话的人。
这一次他又掷地有声,点明了一个非常简单但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要把医生当人看。
张文宏教授认为疫情防控当前,前线医护人员最需要也最缺乏的是“防护、疲劳、工作环境”这三点关心:
“如果跟不上,就说明没有把医务工作者当人,只是当机器。”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这简短两分钟,张医生传递的信息满怀人文关怀,且点出了心理健康关键所在,那就是把人当人看。
张文宏医生随后解释说:
“我们做医生时都有希波克拉底宣言,第一条叫做病人应该有免于被伤害的权利,医生在开每一个处方时,都要想到不要对病人造成伤害,我们应该做什么,do no hurt。我觉得这一条对医生的伦理非常重要。”
作为医生,具有救死扶伤的工作职责,因此强调对于病人医患的关心,这是必然的事情,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了用这个标准要求医生,却忘记了医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也一样需要病人乃至社会的关心,那就是医生也有免于伤害的权利。
“但今天,我们也要提一条,非常重要的一点,医生应该有免于受伤害的权利。老是看到打打杀杀的,医生在抢救病人时就不会那么热情。”
的确,我们习惯了善于要求别人,却无意中容易把人当作机器。比如疫情当前,医生护士自然要冲锋在前,可是我们要知道医生也是人,与我们一样是七情六欲的,他们的体力、精力、心理承受等等都是有限的,也都是血肉之躯,也一样是心怀巨大恐惧,人家不过是职业角色不同罢了。
“说不害怕那是假话”
之前武汉有位护士长也有过类似表达,她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
还有央视记者采访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的郭威医生,他说看到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是医护人员的时候,“说不害怕那是假话”,因为面对这样的病毒,大家都是本能地选择逃避。
“但是作为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我们有一种职业精神驱使着我们。面对这种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向前去战胜这个困难。”
郭威表示,他们冲锋在前,
“不想成为什么英雄,也不想成为网红”。
“想法很简单,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知道这个病的危害性有多大。”
“通过我们的努力,早日把这场疾病控制下来,让城市里面的乡亲父老,不受病痛的折磨。”
郭威告诉记者,穿着好几层的防护服,戴着口罩、防护面屏,工作10分钟之后,就觉得胸口都是闷的,像有块石头压着,但还是要不停地去应付那么多的病人。医护人员在忍受苦和累的时候,希望大家能理解医院面临的困难。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医护人员在产生崩溃情绪的时候,该怎么去安慰。郭威说,大多数医护人员都有自我缓解和调节的机制,可能哭完情绪就发泄了。
“我们还要去面对病人,我们还要去为他们解除痛苦,虽然他们不理解,还可能威胁甚至谩骂(医护人员),但是我们这个时候当个出气筒,也可能对患者有一点帮助。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去迎接他们的指责和各种状况,还是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
作为医护人员当患者的出气筒,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无奈。问题是,作为社会大众的我们,如果这样认同的话,就是对于自我人性的否定。
因为,你不把别人当人看,别人也就不会把你当人看,更要紧的是,人际冲突与心理困惑由此无穷尽的产生,而且难以根绝。
“如果不把病人看作和自己一样的人,知识技术都不起作用,甚至可能有害。”
对此,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有段话说的特别好,他在《心理治疗基础》一书中说,
“把治疗失败归因于病人,并不总是正确的。那么,治疗者有什么错呢?这里,我们谈的不是不是任何技术性的失误,而是根本性的错误,即治疗者这个人没有完全的参与。”
“不能把参与跟治疗者对病人温情脉脉的态度混为一谈。参与取决于治疗者坚定地和一贯地把病人作为人对待的根本态度。”
“病人需要某种体验,而不是某种解释。”
“如果不把病人看作和自己一样的人,知识技术都不起作用,甚至可能有害。”
这里的治疗者与病人完全可以替换为社会上的普通人,也就是我们自己。这个如何看待人的根本态度,是医治心理痛苦的关键。
许又新教授在心理治疗中提出要把病人作为人看待,这与张文宏教授上面说出要把医生作为人看待,何其相似哉!
洞悉人性,殊途同归,那就是点出了应对人生痛苦以及促进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
把医生当人看,把别人当人看,把自己当人看,看似简单,其实这是一辈子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