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从于老师《狐假虎威》看如何进行寓言教学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狐假虎威》这则寓言,就要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其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教学难点为揭示寓意。那于永正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呢?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在读了于永正老师的《狐假虎威》教学实录和评析后的收获。
一,突出重点。
读了这篇教学实录,对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于老师的“指导学生朗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朗读训练为主线。
最近在看钱梦龙《教育的价值》一书,书中提到了钱老师提倡的三主课堂,即课堂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而于老师的本节课设计完全就是以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为主线——
“下面,咱们认真读读这个故事,要读正确、流利,要读懂,读出感情。——谁读第一节?”
“大家再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到紧张。”
“哪一位小朋友来读读?”
“大家都练习一遍。”
“谁站到前面来读?”
……
这节课中,像这样的话语很多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正是在这一次次训练中得以提升。
2、朗读指导有梯度。
首先是读正确。这堂课于老师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然后就说“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在指名读的过程中,于老师对不正确的读音进行了纠正,针对难读的、易读错的还进行了领读。这样,读正确就有了保证。
其次是读懂。如何让学生读懂这则寓言故事呢?于老师采用的是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来进行的。比如在学生读2——6自然段时,就板书了三个词:骨碌、扯、蒙。这三个词语理解了,这几段话的意思也就读懂了。如何理解词语意思呢?“骨碌”一词,于老师是挑了学生上来,老师读,他做了转眼珠子的动作,用做一做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扯,先是做扯的动作,然后让学生理解“扯着嗓子”是拉长什么。在老师巧妙的点拨下,学生脱口而出“把声音拉长。”在读7、8自然段时,于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在理解的时候,于老师完全紧扣文本让学生理解,并想出来让学生当导演这个高招,为课堂增添无穷趣味。
最后是读出感情。在指导朗读狐狸说的话时,于老师说:“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师蒙住。”学生读的声音比较小,他引导:“声音这样小,能把老虎蒙住吗?”学生声音大了,于老师再次鼓励学生要注意表情,并且范读,让学生模仿(于老师曾说:最好的教法是示范,最好的学法是模仿。于老师在这一点做得的确非常到位,值得学习)。这样,分角色表演读就精彩展现了。
三、指导朗读形式多。
于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了多种形式,比如范读,带表情读,分角色读,上台表演读等等,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每个孩子都想读书。
在“揭示寓意”这一难点的突破上,于老师的做法更是值得我学习。他没有让学生直接来说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而是出示了一篇含有狐假虎威这个词的短文,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更是对知识的迁移。
总之,这一课为我们以后的寓言教学提供了范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于老师的好多做法,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去应用,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