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孩子们的六一儿童节已经过去了,每个学校都秉着让学生快乐的宗旨把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这么轰轰烈烈而缺少实际意义真的好吗?最近又一“教师辞职信”传遍网络,我们不再会教学,更不懂得教育,我们除了讲课还能做点什么?
一
今年的六一,三年级学生举行了“十岁成长礼”活动,熟背的成长诗歌、排练了无数次的亲子表演、说说笑笑地在条幅上签字,不断喊着“成长”、“进步”、“责任”、“努力”的口号,可最后孩子们却不知道什么叫“成长”、什么叫“担当”,在实际行动中没有一点改进,甚至连条幅上有什么字,签名代表着什么都很懵懂。
为了给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有仪式感的六一儿童节,老师们其实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为了搞好一个活动排练无数次、探讨无数次,但结果的不尽如人意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事倍功半,花费的心血和汗水其实都是徒劳无功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似乎怎么做都不合适、怎么做都不符合标准,要摄像报道、要整齐划一、要热闹快乐,这些都要满足,那只有做“面子工程”。
二
学生犯了错误,不至于惩戒,但起码要认真面对、积极改进。如果督促学生改错题、教育学生遵守纪律都算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话,教育的意义在哪里?教师束手束脚,怕家长举报、怕学校开除,教师真正的教书育人职责也将丢失,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也将覆没。
当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前提,可是目前教师面临的困惑已然超出职业道德规范的范畴,乱盖帽子、乱贴标签的现象伤害了许多老师的心灵。《没人愿意当小学教师》的头条新闻也许真的会出现。
三
再说说我们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宽容,而对学校教育的苛刻,大大影响了孩子们的成长。好多家长在孩子面前损害老师的形象,不配合学校的工作,其实无形给孩子的成长设置了一道屏障,阻碍了他们前进。
自从当了妈妈以后,深刻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疼爱,遇到问题以后的袒护,但我们必须明晰,必须清醒理性地明白袒护溺爱会害了孩子的,成长的路上需要挫折,教育需要挫折,一帆风顺给不了他们面对生活和社会所需要的自立自强。
我们的教育慢慢有了一种倾向,有了固定的标准,什么什么可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学习的乐园”还是乐园吗?还是知识的天堂吗?一切都被罩上朦朦胧胧的黑纱,一切关系都变得微妙不能触碰,一切行动都亦步亦趋。孩子们不想来学习、老师们不喜欢教学,离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画面:洁白的雪地上有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茫茫的雪花纷纷扬扬,看不见来路,也忘不见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