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国外游客看到亚洲人乱丢垃圾,议论:“没素质,肯定是中国人。”
你问他们是种族歧视吗?他们说:没有啊!
有人遇见偷井盖的,说是河南人;遇见上街打架的,就猜是东北人;一看到新疆人,就躲得远远的……
你问他们是地域歧视吗?他们说:没有啊!
几个家长指着清洁工教育小孩: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去扫大街!
你问他们是职业歧视吗?他们说:没有啊!
一群男人指着打扮中性的小鲜肉,说:看那个娘炮!
你问他们性别歧视吗?他们说:没有啊!
废话我不多说了。相信以上四种人的话的,都是24K纯傻逼。
你们可能会以为这是一篇解释“为什么歧视娘炮就是歧视女性”的文章,但并不是,因为在我看来,这TMD还需要解释??
北大心理学教授魏坤琳曾经在某个节目上说郭敬明“像个女人一样”,简而言之,就是北大教授嘲讽郭敬明娘炮。
于是郭敬明愤然离席。
事后双方互相道歉。倒霉的只有躺着中枪的女人。
用“像个女人一样”这句话骂人,骂人的觉得自己侮辱了对方,被骂的也觉得受到了侮辱。
然而问他们是否性别歧视,双方都否认:没有啊!
你们骗鬼呢???
北大教授嘲讽郭敬明“像个女人”,不是欠缺学识和修养,而是由于他潜意识中的性别歧视。
将“女人气”认同于一种负面的,被贬低的特质,等同于“低人一等”,认为男人身上出现阴柔气质更加不可饶恕。“我怎么好像感觉在跟女人吵架”,与老生常谈中“好男不跟女斗”的逻辑相同,都是认为女性不讲道理。
而在这个事件中,歧视链的走向是这样的:
“爹炮”>“娘炮”>女人。
在贬损女人气和厌女这一点上,“爹炮”和“娘炮”结成了男性联盟。
在歧视链中的这两个人,一个是北京大学教授,一个是知名作家,和底层人士都是挨不到边的,由此可见,我国在通往性别平等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
那些喊着“中国已经性别平等了”的人,我劝你们还是省省吧。
中国的性别歧视只不过是更心机了,只不过是从直接批评女人转变为批评某人不够阳刚,或阴柔、或娘娘腔,或女人气,通过这种批评对另一种性别进行丑化和中伤,以此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那么,针对这样的贬低,我们应该怎么反击呢?
如果以“XX不是女人”的形式来反击,就无意中赞同了对手的逻辑——女人低人一等,我才不是女人。
那么更正面的回应方式是什么呢?是:
像女人没什么不好。
阴柔没什么不好。
爱干净没什么不好。
娘炮没什么不好。
用我很喜欢的一个万姓大龄中二病患的话来说,Mutant and proud.
娘炮,并且自豪。
这就是少数人对多数人歧视和侮辱的一种反击。
一定有人表示:可我就是不喜欢娘炮啊怎么了?
完全没问题啊,审美是不一致的,是因人而异千变万化的。但不喜欢≠跟风抨击与落井下石,你以为自己跟着抨击娘炮就能凸显自己很纯爷们很战狼了?不好意思,在我看来你这种行为就是个怂货跟风狗。
最后附上我很喜欢的央视评论员陈迪对于“娘炮”事件的一段评论:
“我们的舆论场居然花了一整个星期,大张旗鼓地讨论“娘炮”,我觉得这是够丢人的。
因为当有人煞有介事地把“娘炮”这个两字组合搬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预设了一个前提:女不如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