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 孩子的专注力培养要从小开始,否则后悔来不及
《百度百科》上说专注力,又称注意力,
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
它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注意力缺陷,常常是许多学习不好的学生的共同特点。
第一次知道这个词,是在2011年《普通心理学》课上。
没有太多感觉,只是为了考试而背诵知识。
后来,看到“专注”这个词,是在儿子的作文《我的妈妈》中。
孩子说妈妈专注力很强,能在星巴克一天,看书写东西,
累了才抬头看看四周,或者跟他聊一聊。
喜欢看的书能看到凌晨,为了赶报告到凌晨。
妈妈工作再忙再累,都陪他一起玩耍。
从小一起搭积木、玩拼图,
妈妈发现他专注力很好,又一起拼乐高,
从简单到复杂,妈妈作为他的助手,帮他找零件,
他很享受跟妈妈一起拼搭的快乐。
妈妈一直无条件支持他的所爱,
他能一直专注拼搭5、6个小时。
在学期评价上,他的成绩一直比较靠前。
老师说他是一个淡定,有想法,很专注的孩子。
兴趣班的美术老师说他是一个非常专注的孩子。
外籍老师说他是个综合素质很好的孩子。
从来没有想过,
我专注投入学习和用心陪伴他,
带给他这么多的影响和快乐体验。
从那以后,会更加注重展示我的专注力,
以身作则给他做更好的表率。
最近在看一本书《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作者是南斯拉夫(现克罗地亚)的米哈里博士,积极心理学的先驱者。
他提出构成心流体验的8大要素:
1、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2、全神贯注于该活动
3、有明确的目标
4、有即时反馈
5、能深度投入行动
6、充满乐趣的体验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
7、进入“忘我”状态后的一段时间,自我感觉又变得强烈
8、时间感会改变,几小时犹如几分钟,几分钟也可能变得像几个小时那么漫长
每个人特质不同心流体验也可能不同,
有可能是几项,也有可能是以上几项都有。
这些组合而成的深刻的愉悦感,
带来无比的报偿,并产生了巨大的正能量,
仅是感觉它的存在就非常值得了。
父母要引领孩子去感受到这份喜悦,感受这份内在的巨大能量。
跟孩子一起投入到喜爱的有挑战的活动,会大大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教会孩子感受内心的美好心流,还能加强深度学习。
注意活动要持续,保持一定的频率,给孩子留有期待的美好。
父母要全心深度投入,不能看手机,不能三心二意。
还要一起交流讨论,找到提升效率、改进优化的方法。
寻找在一起的快乐,甚至会有傻傻的蠢事来互相取笑。
比如一起观看《蓝色星球》纪录片前,
先百度了解纪录片,
了解花了多久时间拍摄,使用了哪些设备,
都去了哪些地方,都有哪些海底动物,
都有哪些自然现象,摄影师们经历了哪些挑战。
观看完,还可以在世界地图上,标上每个拍摄地点,
贴上一起查到的看到的信息,
一起手绘世界地图更有趣噢,
一起做个剪贴画更好玩,
还可以取笑一下老爸老妈笨拙的画作。
PS:天津家庭教育名师刘凤华老师说,
专注力培养要找到专注的感觉,再去强化。
若小学2年级注意力分散,3年级就会走神。
专注力训练在6岁前培养更有效果,
以后再培养,就有些晚了,需要更多的练习。
爱讲爱听练耳朵,静静爱书训练眼睛。
刘老师提出了两个非常简单有效的亲子专注力培养方法。
方法一:睡前,往窗外听,升级版本“往北极听”,
不要讲话只听,明早告诉听到了什么
方法二:面前放一篇文章,挺胸站直,
读错了就得重新开始,直到一次性读完
只是引导到专注的事情上,强化迁移。
保持游戏心态,不必在意听到什么,
是否读好,就是专注在过程。
训练时最好亲子陪伴,强化行为背后的体验,
关注此时是怎样的感受,
让孩子享受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
产生最优体验,提升专注力。
��VW'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