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人生当如是》
我要我的书屋前有翠竹,夏季要雨天,冬季要蓝天。
我要保存自我的自由。
《人生当如是》是幽默大师林语堂的散文集,通篇贯穿着和谐的中庸之道,处处体现着精神的自由与思想的解放,抒发了他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对生命无常的珍惜。
笔调风趣平实,文字蓬勃葱郁,是林语堂站在灵魂高处对人生的冷静审视。
每每读到他的散文,仿佛与老友茶园叙旧,使人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2.诗歌:《志摩的诗》
徐志摩在他的第一集诗——《志摩的诗》说过这样一段话:
初期的汹涌性虽已消减,但大部分还是情感的无关拦的泛滥,什么诗的艺术或技巧都谈不到。
我的笔本来就是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的谨严的作品我方才憬悟到我自己的野性;但我素性的落拓始终不容我追随一多他们在诗的理论方面下过任何细密的功夫。
这在本书中,徐志摩的才思如山洪暴发,吟咏出对美好爱情的期盼,对未知前途的渺茫,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正如胡适所说:“徐志摩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雪花的快乐》是其代表作,性灵的诗人,充分享受着自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而其余作品,更像是叙事诗,行文不拘一格。写实的笔法表达出他对底层人民的焦灼,对丑恶现实的愤慨。
到处是奸淫的现象:贪心搂抱着正义,猜忌逼迫着同情,懦怯狎亵着勇敢,肉欲侮弄着恋爱,暴力侵凌着人道,黑暗践踏着光明。
——《毒药》
3.小说:《怨女》
《怨女》是张爱玲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改编自她的中篇小说《金锁记》。
故事的框架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变化,但略扫一眼,足见张爱玲的炉火纯青。
张爱玲在《流言》里写道:“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 总是先看见海的图案,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 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 ”
23岁的她还不明白“情为何物”,因而曹七巧尖酸刻薄,没有味道;46岁的她懂得人情冷暖,因而银娣不再可恨至极,甚至令人动了恻隐之心。
尽管《怨女》在遣词造句、人物塑造方面更加历练老成,但情节的推进缓慢而拖沓,反而遮盖了《金锁记》初生牛犊的锋芒。
4.论著:《文心》
《文心》是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采用讲故事的体裁面向中学生传授读书与作文的方法,谆谆善诱,娓娓道来,特别适合初级写作者学习和使用。
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最容易浮夸。
没有忍耐而求近功,实在是苟且的心理。
“欲速则不达”,写作如果没有“十年坐得冷板凳”的决心,很难有所成就。
文坛奇才沈从文称自己的文章是“一个字一个字雕出来的”。一篇六七万字的《边城》,他用了大半年的功夫打磨。
就连三毛也曾说:“也许有时候我会沉寂一阵,不再出稿,请不要以为我是懒散了。那只表示我在培养自己、沉淀自己;在告诉自己:写,是重要,而有时搁笔不写,却是更重要。”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读到书中的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时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联,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得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
这种触发就要求读书不能浮光掠影,要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以备将来的查考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