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听到这样的评价:“你好面子”!
这句话听完后,心里一震,我是这样的吗?心里一直有个质疑的声音在回荡,脑海中无数遍一直在回响,甚至半夜难以入眠,一直在思考,通过种种事情、现象,联想自己种种的行为,我在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是这样的吗?
人最难的的是活得通透,活的通透是对自己有良好的认知,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就是这一句话,我一直在向内发声,我希望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于是我去查了什么样子的人是“好面子”的。什么是“面子”?
查到是这样子解释的:面子是个体藉由行为或社会性资源展现其自我价值,寻求他人的确认且受到意外的认同时,凸现于个体内心的自我价值与相应体验。
“脸”与“面子”就其最初的含义来看,脸指“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即人的面孔”。面子指“物体的表面”,二者虽然所指有所不同,但均指有形存在之物,因人的一张脸与物体的表面都是人用感官得到的,既看得见又摸得着。
但是当中国人用“脸”或“面子”来解释和调节社会心理和行为时,其含义就引申为一种既有形又无形的社会心理存在。中国人的面子可以说既是一种有形的,又是一种无形的脸。
面子是根植于文化的社会心理建构,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与表现,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面子是一个人自尊与尊严的体现,面子是一个人的自我心像,面子是重道义轻功利伦理情趣的表征。
面子实质上是个体对自我在他人心中的价值与地位的关注,自我价值是面子的内核,社会性资源是面子的象征。自我价值的认同诉求与回应的冲突即评价冲突是面子的直接诱因,个体在交往中表现“相符行为”或允许他人利用自己的社会性资源是赢得面子的基本途径。
通过查阅这一些列的关于“面子”的知识,我才理解原来“面子”这个词其实也是一种褒义词。之前的思维里一直以为“好面子”是一个贬义词,一贯以为好面子的人是没有大的作为的,说白了就是虚荣心重。
【1】联想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夺得咸阳后,本该"宜将剩勇追穷寇",一统天下,无奈此公虚荣心太强,偏要率大军返回江东,在父老乡亲面前好好露一把脸,说什么:"富贵不还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也?"结果被汉高祖刘邦抓住战机,直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不但彻彻底底丢了面子,连性命也搭上了。鉴古观今,多少为了“面子”而失去更多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通过以上的查阅,我重新理解了“面子”。这个“面子”如果换一种理解,是自己所做之事,能够帮助到他人,他人给予自己的一种“面子”。这何尝不是一种好的“面子”呢。包拯不讲“面子”,他中正严明,驸马爷犯罪与庶民同罪,连驸马爷都敢铡,但是因此他却得到了万民的敬仰。他是没有给权贵“面子”,没有往自己脸上贴“面子”,为了自己的“面子”和攀附权贵获得来的“面子”低头,而是选择公正严明,因此获得了万民的爱戴,获得了万民给的“面子”。孔繁森,堂堂一个地委书记,给藏族老大妈揉脚,所以老百姓永远爱戴他。以上两人不是不好面子,而是讲究了为别人,给足了百姓面子,所以自身获得了更大的面子。这才是面子的实质。
由此我理解到了“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与表现,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面子是一个人自尊与尊严的体现,面子是一个人的自我心像,面子是重道义轻功利伦理情趣的表征。因此心放下,由内出发。希望可以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