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序言、背景介绍之类的,这本书看了好多章页,才知道主角是个马来西亚的小妹。论文采和语言所表达的习俗,怎么看都象个中国人,也许作者就是华裔的后代吧,据说马来西亚30%人口是华裔。
没有统计这本书一共介绍她旅行了多少时间和多少地方,只知道:1、她不到26岁,因为书中特别提到欧洲国家为了鼓励青年人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对26岁以下人员在交通等多方面给予优惠,作者敏感地抓住了这个机会;2、奇特的是,也是大多数人关心的,就是作者哪里来的时间和金钱去旅行呢?读完这本书,答案就是作者的生命观不同,不需要多少钱,就喜欢到世界各地走一走。作者后来说,在欧洲旅行半年只花费2000美金(不含从马来西亚到欧洲的往返机票),我简单计算了一下,相当于在马来西亚打工两三个月的收入而已,即她只需要工作三个月,就可以到欧洲去旅行半年了(当然最初她不知道能走多远,钱花完了就撤回,反正回去的机票已经买好了)。
书中她还介绍了不少省钱的妙招,比如在伦敦买交通周卡,一周之内交通工具随便坐;网上预定机票,最便宜从伦敦到意大利只要0.01英镑!找热心人、旅行爱好者支持,到他们在当机的家去免费吃住,比如她到挪威一个小岛上过圣诞节,得到全村人的热烈欢迎,因为他们那里很少有东方面孔的人到访;在泰国搭上了一群马来西亚同胞的大巴,在介绍自己的旅行经历之后,同胞们都非常感动,下车时不少同胞还主动给钱她。当然,适当的冒险和能吃苦耐劳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她为省钱搭卡车从塔里木到西藏,N次露宿在机场或车站,午餐只吃自己做的简单便当等等。
《罗辑思维》有一期讲到美国排华法案那些事,一种重要原因是华人在美国只需要勤奋的赚钱,然后寄回家,没有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地人认为长期这样有损他们的利益,因此才诞生了可怕的排华法案。的确,就是当今的国人,信奉“好好工作、存钱,然后才有好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的大有人在,旅行是在生活条件改善了以后才会做的事情。因此穷游是怪异的。
当下的工作制度对穷游还是有巨大的挑战,不过变化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出游、放松身心、体验文化。我忽然记得多年前看过一本好像是《3000美金游遍全球》的书,希望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对了,穷游网也有了,是我们国人特别是26岁以下年轻人多出门看看世界的时候了。
“再穷也要去旅行”,这是作者的口号,也是她的心声,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她后来总结说,旅行不要带太多的物件、越简单越好,完全打破了大多数人对旅行的理解。
旅行时孤寂的,旅行是用身体去体悟世界,所以旅行也是一种养生之道。让我们热爱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