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为了发展在探究领域的能力,学生必须
(1)具有事实性知识的深入基础,
(2)在概念框架的情境中理解事实和观念,
(3)用促进提取和应用的方式组织知识。
【感悟】
什么是事实性知识?
一、含义
1.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
2.一种单独出现的、存在于过去和当前的、不具有预测价值并且只能通过观察过程而获得的内容类型。
二、 特点:
1.点滴性或孤立性:某条事实性知识与其他事实没有或有较少的联系,因而可以单独将其列出来加以记忆。
2.抽象概括水平较低:对具体客体或事件间关系的直接、表面性描述,通常不涉及事物背后所隐藏的基本原理。有时对客体或事件间的关系描述甚至是人为规定的或约定俗成的。(这就是为什么研究者必须重新审查所研究事实的原因。)
3.基础性
(1)是学习某一学科中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2)相对稳定性,即这些知识在不同情境里,对不同的人而言相对不变,或者是大家默认的,因而这些知识也就构成人们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基础性媒介。
三、分类
1.术语知识:某一学科中具有特殊指称物的言语和非言语标记或符号。【博弈论:理性、共同知识;经济学:需要;心理学:态度;叙事学:伦理判断】
2.具体细节和元素知识:事件、地点、人物、时间、信息源等知识,既包括精确和具体的信息,也包括大概的信息。【某某年,某个国家实行了税赋政策,结果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某年,帕斯卡基于对赌博问题的一般化,提出了概率论的基础部分;某年,诺依曼意识到很多个人经济决策难以用函数最大化得以描述,因而设想了一种新的理论,博弈论。】
四、事实性知识学习的三种程度
1.记忆:学习者能以大致相同的形势保持教学中呈现的事实性知识【无穷大符号,正比符号,连乘符号、连加符号……】
2.理解:学习者能将要学习的新的事实与其头脑中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理解一个事件背后可能涉及到更深层的概念,怀疑一个新事件可能与另一个事件存在联系,三门问题让我想到了贝叶斯公式】
3.运用: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将事实性知识提取出来作为获得思考结论的考虑方面。
五、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教学事实性知识?
我的理解是:语文学科中与字词句单篇相关的知识点就是事实性知识。比如:字的音形义的识记,词语的理解,句子的运用,段落篇章的理解以及相关的文学知识、写作相关知识的了解。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识记。需要巧妙的方法,更需要刻意的足量的练习。特别是关于母语发音的练习,以及汉字书写的练习,不超量的情况下,反复练习,有利于形成肌肉记忆,为后期的理解运用做自动化提取的铺垫。
第二步:理解。学习过程中,巧妙练习联结力,提问力,图像化力,推测力和转化力五大阅读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新知。以“忐忑不安”为例,让学生观察,“忐忑”两个字的构造,联想到什么?有学生会说“心一会儿在上,一会儿往下,说明心里不安定。”追问:“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有心里七上八下不安定的感觉?”孩子们会联结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第三部:运用。还是以“忐忑不安”词语为例,当学生们大概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后,可以设置几个情境,让学生进行运用。最后脱离情境,用上“忐忑不安”这个词语,自己写句子。为了打开学生思维,还要进行分享,老师进行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