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纠结于读完一本书呢?

上周读了克里斯多福.孟版的《亲密关系》。之前在樊登读书上听过这本书,有一点了解,但这次读,不知道为什么,读不进去了?

勉强去读,内心是抗拒的,大脑是反感的,就放那儿不读了。。。

这次,发现我没有执着于去读它。

之前,很纠结于必须要看完一本书,必须要学到点什么,不读完,总感觉哪里不对。

自从读了《认知觉醒》后,发现读一本书,只要记住一两个点,能够在生活中,用出来,发生改变就已经很好了。

在课上,老师也说过,学习重要的是,学到一个点能关联到已有的知识,发生链接,能提炼一个新的认知点,行动点,在生活中应用起来。

我以为一味地读书,多输入,就能够学很多,自然就能用出来,会发生改变的。

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这才对应了那句话,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生活状态,能力水平。

在《认知觉醒》书中,讲到人的天性就是喜欢急于求成,趋易避难的。学习是输入,也是容易的一件事,而改变是难的,人天生就会逃避,躲避它。

成长的过程是学习量大,但比重小,而改变量小,但比重大。成长重要的是发生改变,否则学习再多,也是无用的,只是虚假的勤奋而已。

我才明白了,为什么我非得把一本书看完了,而不去想为什么?因为看书容易,而思考,去改变很难呀!

或许,这就是这两年自己只读书,而变化太少的原因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