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新员工来到公司的时候,一般前面都要经过三个月的新员工培训,通过后再经历三个月的磨练,才算真正合格。培训共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入职,要知道来干什么的。
先熟悉环境,了解部门规章制度和基本的工作对接部门。(一周内)
第二阶段:角色过渡,要知道如何能做好。
导师会负责逐项的理论+实习培训,每项考核过关后开始实操训练,接受略有些压力的工作任务。(三个月内)
这段时间要多观察新员工的优点和能力,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他产生信任感;
犯了错就给他机会改善,同时也观察他身处逆境时的心态。如果实在无法胜任当前岗位,可以推荐到其他部门试试。
当他所有的考核和面谈都顺利地通过的时候,就可以转为正式员工了。
第三阶段:融入团队,主动工作。
要鼓励他积极地参与团队活动,勇于发言、大胆建议,尽量提供机会让他表现出所有的优点和特长,并结合特点帮助他规划好接下来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六个月内)
第四阶段:高效工作整理术
新员工要高效做事有三个步骤要注意:
1、认准目的,把事情做对
不要一接到任务就急急忙忙去做,一定要先认准任务背后的目的。曾经有个新员工发邮件时,没有问清楚邮件的接受人范围,就鲁莽地向全公司所有人通发,差点造成恶劣的影响。
所以简单的任务就要与领导沟通确认后再去做;复杂的任务,就还要在做的过程之中,不断地向领导反馈进度,再次目的确认并修改后再去做。
有个新员工参加了一个大项目的小环节确认,但出现异常时,他不觉得是大问题,也没有反馈,领导以为一切顺利,就不断地推进项目,最终项目失败,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2、 解剖内容,把事情做好
接到任务以后把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一一列出来,再逐步细分成小任务,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分解推进,将每一步的微目标都落实清楚,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偏差。
3、决定顺序,把事情高效完成
这里要提到的最好的时间管理方法就是四象限原则:
按照这个方法去排序做事,就可以基本解决困扰职场新人的普遍难题——效率低下。
而具体要区分哪些事情最重要,哪些次重要,就要再根据“先输入再输出”的原则来考虑顺序了。
最后所有的工作都能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有次序地逐个落实,达到了高效完成的目的。
至此,新员工的培训就暂时告一段落,他们从认识——了解——练习——掌握方法和技能——修正再练习——合格,最终完成了新员工的初步学习过程,每个人的特点和专长都在此期间一一呈现了出来,对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
你说,培养一个合格的新员工容易吗?
参考书目:《照着做,你就是最能干的人》[日] 吉泽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