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学习长跑马拉松。
阶段目标设立却是不同。
工作技能,综合素质,副业技能....
有些人选择了报班学习,有些人直接上手不断摸索。
小a和小b恰巧同时在提前一个月的时候开始准备英语六级。
小a接受高中观念影响,在网上买了课,在第一天把目录抄下来,听力,阅读,写译 ,分别占多少分。然后开始制定计划,每天早上背100个单词,背一篇作文,做一套阅读题,要求检查。花了三天时间反复打磨将计划定的相当周密完美。
小b只简单了解了考试时间,立马抽出两小时拿去年的卷子开始模考。考完去对照标准答案。然后花一小时定了份粗略的计划。
一个月过去后,小a的笔记本记得厚厚的,考场上还在翻阅。真题也是满满的订正痕迹。
而小b只带了真题,真题除了第一套和最后一套,其他或多或少有没做的模块。
成绩出来的那天。
小a没过,小b考了600分。
两人是朋友,小a找到小b请教原因。
小b问了一句:“你在考前知道你自己的水平嘛。”
小a这才幡然醒悟。
因为高中被灌输基础重要性,他过度在意基础知识,决定先背好词,再去刷题,指定了一份详细严密的计划,但是根本坚持不下去,拖到后一个星期不得不刷真题。而真题根本做不下去,于是,小a又选择了直接抄答案,背答案来掌握更多的知识。
基础知识是重要的固然没错。
但是你看出小a的问题在哪里了吗。
在执行力不强的情况下定了份周密到喘不过气的计划,无疑是在浪费前三天。
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现有水平,自己的薄弱点,那便像士兵学了枪见人就打一样。而这正是小b看起来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成功的原因。
执行力重要度应当大于计划,大于知识本身。
有时候直接尝试上手检验,才知道自己现在水平,而人们往往忽略这一步,以至于高估或低估自己。眼高手低的人会被第一次尝试的难度吓到,蒙生自己学了这么久还是那么笨的想法。低估会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迷茫至极,被枯燥消磨热情,被学不完的知识吓跑。
往往有了执行力,便有了真实难度经验积累。才会知道自己需要基础知识的必要性。
一下子泡在基本功里,容易在枯燥中消磨了热情,也容易看不清脚下的路。
先学基础知识,往往是学生思维。
先有执行力去判断自己的水平,再看看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所需要的基本功有哪些。
跳出来局去思考自己缺什么,才会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浪费。
而这,恰恰是真正走向成功最近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