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1章,说实话,使我有点震撼,没想到大脑的可塑性这么强。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谢丽尔·切尔茨的前庭半规管出了问题,这个专管我们平衡的器官失去了功能。使她永远感觉自己在往下掉。当她自己站起来时,看起来好像站在悬崖峭壁上,马上要掉下去。一开始,她的头晃来晃去,歪向一边,她的手臂向前伸出,想平衡她的身体,很快,她的身体前后摇晃......这是她很累,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谢丽尔·切尔茨的前庭半规管失去了至少95%的功能,依任何现行的标准来看,这都是很严重的、没有希望的。然而通过保罗·巴赫-利塔实验室一年的治疗,谢丽尔·切尔茨重新开起了车,甚至还开始了跳舞,跟正常人差不多了。
谢丽尔·切尔茨通过仪器的治疗,使受损的前庭半规管重新组织了。
1969年,科学期刊《自然》刊登了一篇巴赫-利塔合作的短文。这篇论文介绍了一种仪器,它能使天生的盲人可以看得见。这些病人都有视网膜病变,被认为是完全不可治愈的。
这篇论文引起人们的兴趣,却并没有得到重视。
1959年,巴赫-利塔的父亲——一位西班牙诗人及学者,中风了,半边脸和半边身体麻痹,不能说话,并被告知他的父亲没有康复的希望。巴赫-利塔在家从教父亲爬,玩各种小孩游戏,3个月后开始恢复语言能力,几个月后开始坐在打字机前打字,一年以后几乎完全恢复,68岁时开始在纽约的市立学院全职上课教书。
从那以后,巴赫-利塔的团队又训练了50多位病人改善了他们的平衡和走路。
读完这一章,对我认知真是一次大的改变,我对大脑的认识太肤浅了,也太没想象力了。后面的内容继续给我冲击:学习障碍者得到痊愈,大脑的地图是动态的,人工耳蜗使聋子听见,大脑重新组织自己,失语症孩子接受训练后完成恢复正常甚至比同龄孩子更优秀,老年人通过训练可以重新恢复几十年前记忆和行动能力、只有半个脑也可以拥有完整人生等等等等。
巴赫-利塔的研究引发认知科学家克拉克(Andy Clark)的灵感,说我们是天生的机器人(natural-born cyborgs),表示大脑的可塑性使我们可以很自然地依附到机器上,如计算机和其他电子工具上。我们的大脑也同时重组它自己,对从最简单的工具送进来的信息作反应。
假以时日,我们的大脑真的可以与计算机相连想通,这个世界会是怎么样呢?个体知识的差异将非常少,个体将成为一个超级个体:学习能力超强,动手能力超强,执行力超强等等,如果社会分工和协作得好的话,将是一个效率超级高、运转速度惊人的社会。当然,肯定也有一些副作用,个体安全、社会重组、人际关系重组等等。
目前我们对大脑的了解和开发还很少,随着技术进步和脑科学的发展,就像20世纪初科技进步一样,必然会迎来它的黄金时期。到那时,人类将进入一个新时代。